板块后部拉断构造
2025年09月26日
3.板块后部拉断构造
板块的后部也承受张力的作用。若板块后部为板块凸三角构造,承受的张应力相对减小,一般不会产生张裂构造,即使形成,规模也不大。若移动板块后部很宽阔,在形成地球四面体时,由于大洋张裂带的形成,促使板块向西、东方向分离移动,往往在短时间内移动距离巨大,会产生巨大的张裂带。例如东非大裂谷这一举世闻名的地壳板块张裂带,就是由于印度洋张裂的形成,使非洲板块大幅度西移,而在板块后部由拉张力形成的张裂构造带。如果非洲板块继续快速西移,东非大裂谷以东地块将与板块主体脱离,形成岛弧。亚洲东部的岛弧,就是亚洲板块在古近纪时西移上万千米,而在亚洲板块东部形成大裂谷,且新近纪亚洲板块仍然强烈西移,从而使张裂带以东地块与板块主体脱离,滞留在太平洋中形成的。岛弧与大陆海岸线之间形成凹凸相反的曲线,大陆海岸线东凸处岛弧西凸,大陆海岸线西凹处岛弧也东凹,显示出拉张构造的特征。尤其是日本列岛西部的日本海,深逾万米,这种状况只有强烈的张裂才能形成。李春昱、郭令智教授把亚洲东部岛弧称为板块前缘岛弧[2]。所谓板块前缘岛弧,表示岛弧是受挤压力形成的。虽然现在亚洲板块在向东移动,板块的移动前缘承受挤压力,但亚洲板块的东移是在第四纪初才开始的,此前的古近纪到新近纪,亚洲板块一直是向西移动的,故不能以第四纪亚洲板块的向东移动来定性古近纪和新近纪形成的岛弧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