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支运动的时限

三、关于印支运动的时限

有些地质学家认为,印支运动的时限应在中三叠世末到晚三叠世,也有认为在晚三叠世末和早侏罗世之间,而不是本书所说的早三叠世末到侏罗纪末。

所谓“运动”,是由地质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来决定的。诚然,过去可以将印支运动定为中三叠世末或晚三叠世末,那么,早三叠世末发生的扬子(南华)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对接又该属什么运动呢?应该说,南北板块的碰撞对接才是当时最重大的地质事件。它不仅导致了秦岭—大别山的隆起,还导致了其南北拗陷带的形成,造成了半个中国的地貌巨大变动、地层不整合、岩浆与火山活动的发育。南北板块的碰撞对接,即扬子板块的印支运动在中侏罗纪已结束,而华北板块的运动到侏罗纪末才结束,与燕山运动在时间上发生重叠,但空间上却是不重叠的。原来划定的印支运动的时限,并未包容上述地质事件的全过程,仅仅是以地层不整合来厘定。地层不整合仅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局部现象,而未反映该期构造运动的整体。在扬子板块上,江西局部地区中三叠世地层是与早三叠世整合接触的,但更必须看到早三叠世的海洋是由晚古生代一直延续过来的较广阔的海洋,而中三叠世的海则为残留海,海的范围比早三叠世要小得多。南北板块发生碰撞,使早三叠世广海消失,秦岭—大别山隆起,这样巨大规模的运动难道可以视而不见,却仅凭中三叠世残留海的沉积与早三叠世沉积是整合的,就可以否定板块碰撞隆起并关闭古特提海这样巨大规模运动的存在吗?应该以最重大的地质事件来划定运动的起始时间,应该以地质事件的全过程来划定地壳运动的时限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