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印支地震区形成的原因及发育情况
2025年09月26日
4.南岭—印支地震区形成的原因及发育情况
印度洋的扩张,推动亚洲板块、菲律宾板块、印尼板块等的东移,它们受到向东的推挤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显然,靠近赤道地带受挤压力最大,高纬度方向受挤压力变小。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岛屿及印支半岛受到很大的由西向东的推挤力,因而更易引发地震。根据物探资料和地表地质资料分析,在中国南岭的南北西侧各存在一条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南岭北侧为寻乌—定南—韶关—连州断裂带,南岭南侧为梅县—河源—玉林断裂带。南岭是早古生代后期形成的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板块碰撞隆起带,因此梅县—河源—玉林断裂带以南均为华夏板块的范围。印支半岛以较大幅度东移,必然牵动亚洲板块南部,尤其是梅县—河源—玉林断裂带以南的中国境内地壳向东移动。因为梅县—河源—玉林断裂带是东西向的断裂带,是地壳结构薄弱地带,在印支半岛东移力的牵动下,容易沿此断裂带发生滑动,从而引发地震。如早在1918年12月,广东南澳曾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达23千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东发生过多次6级以上地震,如1962年广东河源丰江发生6.1级地震,1964年广东阳江发生6.4级地震,1994年北部湾发生6.1级地震,1995年北部湾发生6.2级地震。广西近百年来曾发生过20余次中强地震,6级以上地震就有5次之多,如1936年灵山发生6.7级地震,2005年1月南宁武鸣发生5级地震,2005年10月平果发生4.6级地震,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发生5.4级地震。以上说明,南岭以南是经常发生地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