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有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不存在自转速度时快时慢的变化,地球一直在作自转速度减缓的旋转,寒武纪时一年为424天,到现在已变为一年365天。如果地球有自转速度快慢的变化,也只是由地外陨星撞击造成的,而不是自身演化的结果。
这些地质学家讨论问题的方法过于简单,不能仅取两个时间点就断言地球自转一直在减缓,至少应当把晚元古代、震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天数都列举出来才能说明问题。如二叠纪时地球绕太阳一周也有420多天,似乎不比寒武纪少,是否可以断言从寒武纪到二叠纪,地球是在作匀速旋转呢?实际上是因为寒武纪和二叠纪都是地球膨胀到最大的时期,所以公转一周的天数相近,由于所取时间点不一样,天数才会有小的差异。说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由地外陨星撞击造成,没有资料可以证实。众所周知,月球表面松软,留下了很多陨星撞击的坑迹,中国绕月飞行比美国晚不了二三十年,中美两国公布了同一个地区的月面照片,两张月面照片所见月亮景地是一样的,只是中国的月面照片上比美国多了一个撞击坑。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地外陨星撞击造成,则月球体积小,质量也小,受到陨星撞击后自转速变化应当更大,可是数十年来,并未测得月球自转速度有何异常变化。现在应用的中国农历历法,已沿用数百年,数百年来,不但二十四节气的日期未变,甚至每个节气的时辰也都计算准确。可见不论地球还是月球受到陨星的撞击,并未改变其旋转速度,甚至连颤抖一下都没有。应当明确一点,这些陨星都是被地球重力捕获的,所以才叫陨星或陨石,是不可能改变地球的自转速度的。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自转的速度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每年的春分到秋分,共是186天,而从秋分到次年的春分是179天。也就是说,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时,北半球为夏季的半程,比为冬季的半程多出7天,也即自转数多出7周,说明地球围绕母星系太阳系公转时,自转速度是周期性改变的。既然地球绕日公转时自转速度可以发生变化,那么地球随太阳系在银河系中,或更高级别的母星系中公转时,自转的速度也会发生周期变化,这样的推论是合理的。说地球自转速度一直在减慢是不符合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