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巴金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把星空比作母亲,写出了看星空时感受到的温馨甜美。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回忆三年前,把星星比作朋友,写出了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也写出了可贵的童心。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半明半昧”“摇摇欲坠”“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描摹出了繁星的动态美。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有删改)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写于1927年,当时,作者在赴法留学的途中。作品中三次写繁星,由于年龄、阅历、心情和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氛围的不同,体会到的意境和感受就不同。第一次是在自家院子,所见的天空有限,显得深而且远,因此有回到母亲怀里的感觉。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园,作者当时挣脱出了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广大的天地中,接受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觉得星星很亲切,光明无所不在。第三次是在海上,船动星移,给人以梦幻之感。去国外之际,对未来有种种设想,又有淡淡的乡愁,不由得又回忆起童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