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义自见”的“见”
2025年08月11日
“而义自见”的“见”
豆豆在预习《古诗两首》,只读了两遍就放下了。爸爸走过来,摸着他的头,认真地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要反复读,才能读懂诗意。”
豆豆疑惑地说:“读错了。你把‘见’字读成‘xiàn’了。”
爸爸笑了笑说:“这里的‘见’字就该读成‘xiàn’,它相当于‘现’字,是显现、显露的意思。‘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是书读的遍数多了,读得熟了,书中的意思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见’相当于‘现’,为什么不直接写成‘而义自现’呢?”豆豆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爸爸说:“‘见’在古时候是个多音字,当‘看见’讲时读‘jiàn’,当‘出现’讲时就要读‘xiàn’。比如成语‘图穷匕见’的‘见’就读‘xiàn’。现在,人们为了区别这两个字,在读‘xiàn’时,就用‘现’字来代替。”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句话是谁说的呀?”豆豆又问。
爸爸答道:“是三国时期的董遇,他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有人想请他讲一讲经书,他并不马上给讲,而是说:你们先回去好好把经书读上一百遍再说。这些人问他为什么,董遇回答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果真如此吗?”豆豆仍是不解。
“不相信可以验证一下嘛。”爸爸说。
豆豆先把古诗中每个句子都画上换气符号,抑扬顿挫地读了好几遍,然后又摇头晃脑地读了几遍,读着读着,书上的插图变成了“动画片”,脑海中果真出现了古诗描写的情景,他开心地说:“呵呵,‘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句话说的还真有道理。”
爸爸乐呵呵地说:“这里的‘百遍’是虚指,意思是读的遍数越多,自然领会到的就越多,这是千真万确的。”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今天我找到了预习的窍门,谢谢老爸指点迷津!”豆豆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