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汉字
孙永刚
有人说,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她是阿丽斯仙境,每一个拐弯抹角,都有一段故事。
由“四大发明”引出“第五大发明”,开篇让人眼前一亮。
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地质层,记载着我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
她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符号。
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走进汉字,就走进了连绵的画廊,那人那物那情,可观可闻可触,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三个排比段说明了汉字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山”:有人看它“两岸青山相对出”,有人看它“五千仞岳上摩天”。
“水”:有人听到的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有人听到的是“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临水写出“潭面无风镜未磨”,陆游有感写出“三万里河东入海”。
“山”“水”“花”这些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鸣”:有人说这是“子规夜半犹啼血”,有人说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对于一个“花”字,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
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健康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她是有情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她是无情的,“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这都是缘于汉字本身就是想象的宠儿,她赋予我们多么宽广的联想空间。我们真可以这么说: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幅画;一个会意字,就是一段故事;一个指事字,图文并茂;一个形声字,音像俱备。
之所以能够从汉字中有所感悟,不正是因为它有着神奇而有趣的三维空间吗?汉字的无穷魅力就在于此。
拼音文字是抽象的,可条分缕析,能循规蹈矩;方块汉字是形象的,能感悟体会,可灵犀顿悟。前者是平面的,后者是立体的——一个汉字居然构造了音、形、义的三维空间。
感悟汉字,让我们在和古人的不谋而合中跨越时空去解读一笔一画的合理、简洁和绝妙,用今天多样的生活去印证、诠释她的风韵、博大和深远。
名师点评
中华的汉字,历史悠久,形象生动。古往今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其字形构造也多次变化:篆书、隶书的古色古香,楷书的端庄,行书的流畅,狂草的奔放,让多少书法家流连忘返。横、竖、撇、捺的奇妙组合,让我们惊叹于她的不同风韵,她的神奇魅力。本文以“总—分—总”的行文结构,以舒畅动情的笔墨,抒发了自己对汉字的种种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