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据说《三国演义》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开篇概括介绍《三国演义》的重要历史地位、人物数量等信息,很有吸引力!

关羽的“忠”“义”,令人交口称赞,小作者也毫不例外!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两个嫂子,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等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两个嫂子,他也不忘把两个嫂子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顾千里万里去投奔。我认为,他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忠。

曹操诡诈,刘备谦逊,孔明谨慎,周瑜狭隘,“三国”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说魏国人物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最耀眼的就是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用兵技巧,无不让人叹为观止。“三国”中富有智慧的还有庞统、姜维、徐庶等人,但是我认为他们都不如孔明。吴国,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周瑜少年时期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从这些人物关系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物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败,一个人的诚信,更是重中之重。如果把最为宝贵的诚信丢掉了,那这个人还能得到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永久的身份证。让我们讲诚信、守诚信,踏踏实实做好人!

读书贵在思考,重在提升自己的品格和修养。

名师点评

本篇文章历数“三国”里的主要人物,揭示人物性格与做事、成事的关系,可见小作者是多么认真地阅读了《三国演义》。喜欢一本书,就要认真去琢磨里面的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敢去问长辈、问老师,这样才能不断地扩大阅读面,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