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类最好的静养
《灵枢·寒热病》:“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
阴阳平衡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能力补给与消耗的平衡。动生阳,动消耗了能量;静生阴,静是为了补充能量。只有补足了,身体才有能量进行第二天的活动。
生活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体会,白天劳累一整天,晚上睡一觉后,第二又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了。从中可以看出,良好的睡眠是对身体消耗后最佳的补充,它是一味有益于身心的良药。
小时候不听话,每到晚上不爱睡觉,早晨又不爱醒,这时家人就常给我讲这样一则寓言来听:
有一个人认为月亮是一个偷时间的贼,每天夜里总偷走他的生命时间。于是他非常生气地质问月亮:“人生本来苦短,可你偏偏给人类制造一个事端来,让人类在你的摆布下睡觉,你这样做我每天至少损失了三分之一的时间,一生我要损失多少时间?你安的是什么心啊?”
月亮听了他的话后,就离开了他,让太阳日夜陪他,他高兴极了:“我比别人多一半时间,从此我就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人了。”他就分秒不停忙碌着。但是不久后,他终于累倒了……故事还没完全结束,自己已经乖乖地跑到了床上了。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睡眠是人的生命时间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处理好这个三分之一,人生才是幸福的。当三分之一的睡眠变得成熟了,健康也就有了。
《灵枢·营卫生会》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黄帝曰:“老人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此文大概意思是:黄帝问:老年人往往夜间不易熟睡,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的?壮年人在白天往往不想睡,这又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的?岐伯告诉他:青壮年人阳气旺,阴血盛,阴阳平和,而营卫之气各自运行于正常的运动通道上,也就是阴气运行于脉管之中,卫气运行于脉管之外,阴阳相随,而使机体皮肤肌肉受到阴阳之气的润养而平和,所以白天就会精神饱满,夜里就会睡得香;而老年人因为阳气衰,阴血少,阴阳之气不平和,机体不能得到阴阳之气的滋养而使皮肤肌肉枯萎,运行气血的经脉不通,五脏气不协调,而晚间睡不着,白天没有精神。
总的来说,人的睡眠与觉醒,与机体自身的阴阳之气的平和与否,密切相关。阴阳之气平和,睡眠与觉醒自然就会正常,反之就会失常。
睡眠既然如此重要,如何才能睡得好呢?
——调好睡眠的生物钟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变化,如春华秋实,公鸡定时鸣叫等,都像一架定时的钟一样周而复始,人们把大自然的这种现象叫“生物钟”现象。其实人体本身也像是一架生物钟,睡眠就是生物钟现象之一。
要想提高睡眠质量,除了早睡早起外,还要调节好睡眠的生物钟的变化,尽量与自然周期同步。由于太阳光是影响人体生物钟的重要因素,所以,调节生物钟应设法从改变光线的亮度入手。
我们每天应尽量在户外度过黄昏时光,在太阳还未下山时就去户外散步、栽花弄草等,使身体能感受到阳光而推迟困倦的感觉;而清晨则应避免光线的刺激,清晨外出散步最好戴上太阳镜,因为光线主要是靠眼睛来感受的。尽量使人的生物钟与自然周期同步,使睡眠与夜晚同行。
——讲究睡眠方位
去过几次北京故宫,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帝后床铺摆放的方位都是东西方向。为何如此?以前不得而知,后来在中医古书中找到了答案。这其中蕴涵着阴阳变化的道理。
睡眠方位为何以“东西向为好”呢?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可以看出,头为“诸阳之会”、“诸阳之巅”,是人体的最上方。它的朝向,在坐位时不存在方向问题,而睡卧时则有东西南北之分。中医同时也以“阴阳八卦”的哲学理论得出:春夏属阳,是东方主生发之气,故春夏季节宜向东而卧;而秋冬属阴,西方有收敛、闭藏之气,此时则宜向西而卧。
早在唐代,孙思邈曾在《千金要方》提出:“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老老恒言·安寝》也说:“首勿北卧,谓避阴气”。这也指出了人在睡眠时,床位的摆放,对养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讲究睡眠的姿势
古代有“卧如弓”之说,主张右侧卧位为佳。这种姿势能恰到好处地减少地心引力对人体的作用力。这种睡姿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松弛,消除疲劳,同时不会使心脏受到压迫,还可以帮助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进。当然,人在睡眠时不可能总保持一种姿势,应当以睡得自然舒适为目的。
总之,健康生命的持续离不开睡眠,科学的睡眠是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正如民谣所言“睡眠是天然的补药”。
寻医记
问:前面你说过子时前入睡对身体有好处,那这与阴阳平衡有什么关系吗?
答:子时是一天最黑暗的时候。《灵枢·营卫生后》指出:“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夜半即子时,阴陇指阴气极盛。子时阴气最盛,过了此时阴气转衰,阳气开始生发。此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正所谓“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阳主动,阴主静,此时最需要安静。因此,子时前入睡最好。
问:一般情况下,人睡眠多少时间最好呢?
答:这个没有特别严格的标准,一般来说,睡眠时间因人而异,平均8小时左右,老年人和儿童可以适当增多。平时工作和学习紧张的人,要午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此外,人的睡眠时间也要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节气阴阳消长的变化,春季应早起晚睡,夏季应夜卧早起,秋季当早卧早起,冬季当早卧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