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春天是最宜养生气的季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
春三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春回大地,万物从冬眠中苏醒,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开始向上、向外抒发。这时最应该养“生”,就是养生气。
春季养“生”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晚睡早起,广步于庭
“夜卧早起”,就是说晚点睡、早点起。春天的生发之气刚刚起来,不要睡得太早,也不要睡得太晚,最好在子时前入睡,在肝经当令的丑时保持熟睡。有不少人的肝病其实是熬夜“熬”出来的。一般人在熬夜后大都会双目赤红,这就是肝火上升的症状。
早起就是在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就要起来,起来后到庭院里多散散步。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被发缓形”,也就是说要宽松衣带,披散头发,这样形体才得以舒缓,气血不致遏郁,内部脏器各种机能才能运转正常。试想,在春天如果给树枝梳个马尾辫很可能就会把生发之气给约束起来了。当然,这只是表象,其深义是告诉我们应该放松心情,保持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以使志生”,“志”,即意志。春天里人之意志当应其生发之气,精神舒畅,情志条达,宽怀戒怒。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经常保持乐观情绪,不生气、不烦躁,则精气不易耗散,脏器不易早衰,形体不致衰惫,自可祛病益寿。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春季养生还要注意“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生则助长生发而勿使其消杀,当与则恒以与之而勿使其劫夺,当赏则顺手兴趣而勿使其处罚,这才是春季养生的正道。
如果你不在春天攀折一枝花,秋天就会多收一颗果;反之,如果你在春天多折了一枝花,秋天就会少收一颗果。自然的春天是这样的,人的春天也是这样的。
寻医记
问:每到春季,我就会出现小便不利,头痛脑热,烦渴欲饮的症状,有时喝完水后马上又吐出来,舌苔白,脉浮。请问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答:《千金翼方》曾这样指出:“春夏之交,阴雨卑湿、或饮汤水过多,令患风湿,自汗体重,转侧不能,小便不利。作他治必不救,惟服五苓散效甚。”具体服法,要根据你的病情来决定用药。需要注意的是,本方不宜常服。
问:为什么说“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呢?
答:在需要保养阳气的春天,食用韭菜十分相宜。其性温,具有温中、行气、散淤、活血、解毒、补虚益阳的功用,可治噎膈反胃、胸痹腹痛、阳痿遗精,跌打损伤等病症。然而韭菜到了夏日,多老化,纤维多而粗糙,不易被吸收,且夏季胃肠功能降低,多食易引起胀满不适或泄泻。
多食夏韭会导致泄泻,但是春韭却可以止泻。如果在春季有脾虚腹泻者,可取粳米100克,煮成稀粥,再将鲜韭菜60克,洗净切断,加入其中,调盐温服,每日1剂,连服6日,可健脾止泻。
食用韭菜,一次不要吃得太多,否则不利于消化,不应生吃,以免不洁之物进人体内;也不宜加热时间过久,造成营养成分破坏;不可与白酒、蜂蜜、牛肉同食;阴虚有热,患有热性疮疡、眼疾的病人忌食。
问:春季睡眠有哪些讲究?
答:上面《黄帝内经》中指出春季睡眠宜“夜卧早起”。春天到了,生发之气起来了,就不要睡得太早,但是也不要超过子时;早起,就是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要起来,此时万物也在生发。
《云笈七鉴》还有这样的记载:“春三月,卧宜头向东方,乘生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