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冬天藏好了,春天才会有生机

冬藏——冬天藏好了,春天才会有生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是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

冬季阴气较盛,草木凋零,昆虫蛰伏,万物收藏。与之相应,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缓慢的水平。所以,此时应避寒就暖,敛阳护阴,以使阴阳相对平衡。

我们知道,春天养生,就是养生气,可这个生气从哪儿来呢?那就是从冬天藏的精而来。因此,冬季养生应以“藏”为主。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春天就会生痿病。

冬季如何养“藏”呢?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季是万物生命潜藏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阳气深藏而阴寒之气很盛,表现出风寒凛冽,水结冰,地冻裂的景象。《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说明肾与冬季的关系较密切。

为了适应这个环境,保养好我们的肾,此时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要做到“早卧晚起”,早卧就是尽量收藏,晚起是为了避免无谓的消耗;“必待日光”,就是说一定要等到天光大亮才起来。

——使志若伏若匿

在冬天,还要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平静,好像有所收获而不肯泄漏机密那样,保持平静而不露声色,这就要求我们在冬季要保持含而不露。尽管在冬日要做到“神藏”,不要使情志过激,但仍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不能因严冬之时,枯木衰草、万物凋零而导致抑郁寡欢。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若有私意”,有什么话,有什么打算,也不要随便告诉别人,藏在心里就可以了。“若已有得”,有很多东西,似乎已经得到,不要再去追究,不要去外面寻求,悄然安住则有利于身心健康。

——祛寒就温,无泄皮肤

“祛寒就温”,要求人们在冬天要避免严寒,保持温暖。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到冬天还穿裙子,其实这种“美丽冻人”的做法对健康最不利。到了冬季,我们要保持室内温暖,穿衣打扮也应以温暖舒适为主。“无泄皮肤”是说,到了冬季就不要过分开泄自己的皮肤,这个时候要少洗澡;在日常活动中也要做到少出汗,以免损伤阳气,影响体内阴阳平衡。

一年四季都是密切相关的,春天的病大部分是从冬天得来的。只有四季养生全面周到,才会不得病。不能只生发、生长而没有收敛、收藏,也不能只收藏而不生发、生长。只有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都养好了,身体的阴阳才会保持平衡,人才会不生病。

寻医记

问:我今年56岁了,听人说,老年人在冬季爱发老年痴呆症,因此每年冬季到来我都会格外小心照顾自己的身体。请问有没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

答:老年痴呆症尤其是血管性老年痴呆症,一般好发于冬季。它一般是受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疾病影响,脑部缺氧引发的。

中医认为,冬季属肾,肾藏精,主封藏。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中医认为,老年痴呆与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有关。因此,在冬季调养情志的同时,配合补肾补脑的食品和方法,将对预防老年痴呆症起到积极的作用。

问:在气象变化的诸要素中,对人体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气温和湿度。大自然的温、湿度我们无法控制,而居室的温、湿度却是可以调节的。那么,室内温湿度多高最宜人呢?

答:科学家们曾把人们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确定为11℃和32℃,确定相对湿度上限值不应超过80%,下限值不应低于30%。但是,人的体感并不是受单纯气温或湿度的影响,而是两者的综合作用。通过大量人群实验提出的冬季最宜人的室内温度是18℃~25℃,湿度为30%~80%。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19℃~25℃,湿度为40%~50%时是最舒适的。

问:有一年冬天,我和老婆带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乘火车回家探亲,一路上担心冻坏了孩子,就把他包裹得严严实实。可是就在我们刚下火车时发现孩子不动、不吃、不哭,双眼紧闭,头发烫,这可把我们急得团团转。好在是下了火车,我们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急救,医生诊断为“闷热综合征”,立即松解衣被,对孩子进行吸氧、输液、物理降温等治疗,经过2个小时的急救以后,我的儿子才开始发出哭声、四肢出现活动、呼吸加深、面色由苍白变为红润。我想问一下,平时出现这种情况,有没有快速应急的办法?

答:一般来说,这种闷热窒息综合征多发于寒冷的严冬季节,由人为因素造成,多发于婴儿,偶见于幼儿。如果发现早,一般症状较轻,经治疗可完全恢复健康;发现晚者有的会导致后遗症,还有的会直接危及生命。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不要惊慌失措。

1 如果孩子只是面色欠佳,要马上将其移出捂紧的被窝,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 如果同时伴有高热,要马上松解衣服、减少包裹、擦干汗水或用温水擦浴,更换湿衣服。

3 如果其手脚冰冷,呼吸不规则或无呼吸、刺激无反应,应马上暴露其头面部、清除口鼻分泌物、疏通呼吸道,及时口对口人工呼吸,必要时加作体外心脏按摩。

4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应急过程中要注意保暖。不可乱用退热剂!退热剂使患儿出汗更多,加重脱水,导致病情恶化。

如果此时孩子的症状未见好转,需要马上送医院治疗。

其实,“闷热综合征”关键还是在预防上。平时婴儿保暖要适当,婴儿盖的被不要太重、太多。母婴应该分被睡,夜间应注意察看婴儿面色。如发现孩子面色发红、出汗,说明盖被太多,不要在婴儿脸上、头上盖毛巾,以免引起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