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吃出来的病也可以吃回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胜则濡泻。”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经常三餐不定,许多人有或轻或重的肠胃不适症状。各型胃肠炎便是其中一种常见病症。
根据胃肠炎的发病季节和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发病原因,当属于中医文献记载之泄泻、痢疾范畴。古人所说痢疾和部分急性肠胃炎在临床症状表现上是一致的,但区别在于古人所说痢疾范围更广一些,包括了现代医学所说的痢疾。
肠胃炎的发病原因多因饮食不洁或因热贪凉,或暴饮暴食,以致肠胃功能失调导致。
有一次,家住东城区的李女士一家到医院就诊。李女士告诉医生,她和丈夫、儿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有时吃东西后不久就会上吐下泻。经了解,原来李女士每到夏天在家里经常煮些稀饭、绿豆等食物,然后放入冰箱里冻着,等到中午或晚上吃,再佐以放有辣椒的凉拌菜,当时感觉很舒服,可是最近总感觉胃疼。
医生为其诊疗后发现她们一家三口全患有胃肠炎。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经常吃一些冰冻的稀饭再加上火辣的凉菜,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很大的刺激性,久而久之就会患上本病。
一般来说,急性胃肠炎多发生于夏季和秋季,其特点为发病骤急,肠鸣腹痛,上吐下泻,吐泻并作,同时伴有怕冷、发烧、头痛等症状。值得强调的是,根据临床表现,只泄不吐,且痛状反应在肚脐周围,应考虑是急性肠炎;而又吐又泻,胃脘与腹部均有痛状反应,则应考虑为急性胃肠炎。
对于该病的发病季节和成因,中医认为是外受暑热,内伤饮食所致。先辈孔少华认为:急性肠胃炎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为饮食不洁,或过食寒凉及肥甘厚腻之物;另一原因是受外来暑秽之气或外感暑温风寒,清浊相干,乱于肠胃而致。此病多与现代人群脾湿有关,脾湿是内因,又感外邪,内外相加,伤脾则出现腹泻,伤胃则吐。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湿胜则濡泻。”
急性胃肠炎的另一个特点是伤胃多属热证,伤脾多从寒化,这一点怎么来判断呢?我们可由口渴与不渴加以判断,口渴者多为热象,口不渴者则为寒化。所以本病又有寒热之分,但在临床实际中,属于热象者占十之八九,属于寒者极为少见。
因为此病多为外受暑热、内伤饮食所致,故在调节阴阳平衡上应以饮食为主。病人的饮食宜清淡卫生,定时定量;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不要过食冷、烫、硬、辣、粘的食物;少喝冰冻饮料或凉啤酒等;此外,不要乱吃药,尤其是感冒药和抗风湿药。
以下是几款食疗方,大家可以一试:
1 取新鲜的藕1000克左右,将其洗净,用开水烫后捣碎取汁,用开水冲服,每天2次服完。
2 取粳米60克,砂仁细末5克,将粳米淘净入锅内,加适量的清水煮粥,待熟后加入砂仁末,调匀,再煮沸一二开后即可,每天早晚服用。
3 取新鲜的土豆100克,生姜10克,二者一同榨汁,然后再加入鲜橘子汁30毫升调匀,将杯放热水中烫温,每日服30毫升左右即可。
4 取绿茶和干姜丝各3克,用沸水冲泡后加盖浸30分钟左右,代茶频饮,不拘次数,随时可以饮用。
人们常说,食物是最好的医生,问题是你认清这个医生的真面目了吗?食物好吃,但是我们一定要会吃,只有吃对食物才会不生病。
寻医记
问:我是一名中学生,每天放学后就爱与同学们一起打球、跑步,出汗后我还特别喜欢喝冻饮料。有几次感觉胃不舒服,但也没在意。前几天,几个同学一起吃去烧烤,喝了几杯冰冻饮料,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胃就开始疼了,且上吐下泻。请问这是不是急性胃肠炎啊?
答:你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急性胃肠炎。一般来说,天气炎热,出大汗后喝冰冻饮料或冰啤酒,很容易刺激温暖的胃,胃黏膜快速收缩,导致胃缺血缺氧,出现胃肠炎或导致胃病复发。因此,爱运动的人士在出汗后不要急于喝冰冷的饮料或啤酒,最好休息后喝一些温开水,且一定要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