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收获金秋时也要收获健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就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是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缩,阴气逐渐增长,碧空如洗,地气清肃。此时是阴长阳消的时候,所以养生应以“收”为主。收敛神气,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顽固不化的腹泻),奉藏者少(降低了适应冬天的能力)。
秋季如何养“收”呢?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与春夏相比,秋天要早卧早起,因为此时天地之气开始收敛了,人也要收敛,不可以再外散了。一般居住在农村的人到了秋天都有早起的习惯,他们听着鸡叫就要起床了。看来,这也是老祖宗沿袭给我们的好习惯。鸡叫的时候也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在早晨5~7点时候天门开,人的气也在此时开了,所以人们一定把握好这个时机及早起床。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秋季是肺气当令的时节,秋令精神失养可直接导致肺脏功能失调而诱发一系列的疾病。如人们常形容某个人“搂不住火”,其实就是阴虚所致,此种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到了秋天,我们的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借以缓解秋凉之气对身体的束缚,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如何使志安宁呢?我向大家推荐一个养肺功法:此功最好在晚餐后进行,选择一处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先慢步走10分钟,然后站定,面对天上明月,两脚分开与肩平,两手掌相搭,掌心向上,放于脐下3厘米处,双目平视,全身放松,吸气于两乳之间,收腹,再缓缓呼气放松,持续半小时即可。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如果你秋天还一天到晚在想东想西,追求外在的事情,那你肺里面气就不够调和了,身体就会变得不好,所以你要开始收敛你的种种作为,保持平静了。怎样才能做到安定平静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收敛自己的思绪,控制自己的心情,遇到做到不急不躁,平静自然,使肺气保持通利调畅。
如果我们违背上面的法则,就会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还会发生腹泻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秋季的“收”,是冬季“藏”的基础,如果秋天阳气应当收而未能很好地收,到冬天阳气应当藏时也就不能藏了,于是就会出现阳虚腹泻的病证。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如何做好“秋收”工作,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全在于自身的把握。当你收获一个金秋的同时,你的身体也会收获一份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健康的金秋。
寻医记
问:藕不仅是佳美蔬果,也因其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名扬天下,是我国的特产之一。其鲜品是秋令食养的上品。那秋天吃藕对人体健康有哪些益处?
答:秋天天气变得干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而藕就是当令滋补佳品之一。
中医认为,生藕甘寒,有消淤清热、除烦解渴、止血健胃的功效;熟藕甘温,有补血生肌,健脾开胃,滋养强壮和止泻的功效。藕节也是一味著名的止血良药,专治各种出血如吐血、咳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症。民间常用六七个藕节,捣碎加适量红糖煎服,用于止血,效果非常好。
秋季喝莲藕粥对秋令口鼻干燥出血尤为适宜。取鲜藕适量,洗净切成薄片,与粳米100克共煮粥,煮热后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藕性寒,生吃清脆爽口,但应注意清洁卫生,以免感染姜片虫病。脾胃消化功能低下,大便溏泄者不宜生吃。
问: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病”,那为什么说“秋冻”不生病呢?
答:秋冬宜养阴,而初秋衣被过厚会造成机体生热出汗,致使阳气外泄,阴津耗伤。适当的“秋冻”还能锻炼机体的抗寒能力,使机体能够耐受深秋严冬时的寒冷的刺激而不发病,特别是寒冷季节多见的气管炎、心血管病、中风、冻疮等。
因此,到了夏末秋初之时,我们不要急于添加衣被,不要捂得太严,即使到了深秋,也应避免穿戴过多的衣服。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秋季乃至冬季常见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秋冻时衣被的多少由天气变化情况、个人身体的具体状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来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有“秋冻”的效果,又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问:每年的深秋季节,我的皮肤都会变得干燥,出现皲裂、冻疮、色素沉积,久而久之皮肤就会变黄、变黑。请问老师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吗?
答:秋天不仅气温较低,而且空气污浊干燥,户外紫外线强烈照射,此时皮肤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秋季护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每次在洁肤后要选用适合自己的、能始终保持肌肤良好透气性的隔离霜全面覆盖皮肤,在肌肤表面形成保护膜,这样可以有效隔离污染,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平时也可以用热毛巾平敷面部,反复数次,每次2分钟左右,然后再轻擦一层奶液或面霜、面油,轻轻按摩一下,也能起到润泽、隔离保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