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 构形设计
太阳帆结构示意图如前章所示,由四根夹角90°的支撑臂与四块等腰直角三角形帆面组成,形成整体尺寸为160 m×160 m的太阳帆航天器。整个结构由支撑包装结构作为主体支撑结构。支撑臂与每个帆面底边两个端点连接,顶点则固定于中心体处。支撑臂远端部设置有RSB滚转稳定机作为控制机构,支撑臂环向也设有滑动小车状控制机构。
以收纳半径最小、收纳体积最小、展开顺利无遮挡,在功能完整的基础上结构、机构尽量简单为设计要求。将充气系统、通信系统等部件置于中心体内,为减小包络面积,支撑包装结构底部贴太阳能电池片,展开后做供电使用。
针对太阳帆的上述构型,提出了三种折叠展开方案,三种方案中支撑臂与帆面采用上文中选定的折叠展开方式。
(1)支撑臂:支撑臂采用卷曲折叠,卷曲折叠层与层之间有粘扣进行粘接,收拢至中心体,展开时通过粘扣控制支撑臂的展开过程,实现稳定有序的展开;
(2)帆面:帆面采用斜叶外折叠方式,每块三角形帆面用图中所示的L型折叠方式进行折叠,三角形帆面直角顶点与帆面卷轴连接,两个45°角点分别与支撑臂连接,支撑臂展开的同时带动帆面展开。
折叠展开方案如图4-79所示。
图4-79 方案一支撑臂收拢示意图
支撑臂:支撑臂以外端为起点,绕蓝色轴线沿红色箭头方向卷起,收拢单元沿黑色箭头方向向帆面中心卷起,得到灰色收拢单元。
最后得到的收拢布局如图4-80所示。
图4-80 方案一收拢布局示意图
•方案优势
(1)支撑臂按标准正常的展开方式充气展开,结构简单无需机构,展开流畅。
(2)由于余裕空间较大,长度为200 mm的RSB杆无需折叠。
(3)中心空余空间摆放载荷,将剩余空间很好地利用起来。
(4)通过上下顶板对结构进行纵向压紧,采用包带进行周向压紧,结构布局合理。
•方案缺陷
此方案中,由于支撑臂收拢结构轴向与底面平行,这种布局方式在收拢结构中间留下了较大的空隙。虽然摆放了探测载荷,但是高度上依然有大量的剩余空间无法利用,造成布局不紧凑。
构型包络直径较小,但由于高度较大导致包络体积最大,且相对后两种构型结构较为松散不够紧凑。明显优势在于结构简单,展开方式比较理想,不需要复杂的展开机构,支撑臂展开流畅。同时由于构型中可利用空间较大,可以考虑将载荷等部件布置在空余部分,而不另做载荷舱。综上将上述构型作为太阳帆航天器最终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