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决定你人生路

第一节 选择决定你人生路

在路遥《人生》的扉页,有一段柳青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每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能影响一生。”

人生就是一个选择与修正的过程,成功的人生属于那些不断打磨优化且恪守原则的人。

人生很长,关键就那么几步。人一辈子如何,其实取决于几次重要的选择,愿你能做对那几次重要的选择,活出你自己想要的模样。

长久以来,阿布都热合曼有一段奉为圭臬的人生座右铭:你选择了哪条路,就选择了哪种结果。人生这场戏的最终结局,就是这样一个个选择叠加起来的总和。

我曾很好奇地问过他,为什么把这段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他说,我的人生,就是因为选择才有了不一样的结果。

阿博士面对的第一个人生选择是在他十三岁那一年。

那时候的他刚刚经历完中考,向来成绩优异的他考上了当地的和田师范。这在他生活的那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是一件莫大的喜事,当时轰动一时,小小年纪就考上了和田师专,村里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了这个事情,也几乎每天都有人去他家里坐一坐、聊聊天,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个貌不惊人的小阿布都热合曼。就连阿布都热合曼平日里低调繁忙的父母亲也会专门抽出时间,烧好茶水,摆上干鲜果品招待出出进进前来祝贺的乡里乡亲。

“你们家阿布真是太厉害了,十三岁就能考上和田师范!”

“阿布这孩子从小就聪明,我就说今后他准能成大器的……”

“我家那小子,读书要有阿布一半的成绩,我就不用操心了。”

各种祝贺、夸奖、赞美之词不绝于耳,父母脸上洋溢着笑容,阿布都热合曼听着也是十分开心。也难怪,和田师范当时在他们那里的地位,不夸张地讲,一点不亚于北大清华。因为他们对北大清华比较陌生,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谁的孩子考入了北大清华,而和田师范才是热点,大家都非常关注。

阿布都热合曼考上和田师范,那就意味着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了保障,而且在当地也是有头有面的人,这对大多数还在务农放牧的人来说,就是梦寐以求的“鲤鱼跃龙门”。

此时的阿布都热合曼也非常满意自己的表现,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暑假过得十分快乐,什么都不需要操心,就等着和田师范开学了。

快乐的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间就到了开学的日子。爸爸妈妈都是老师,这段时间非常忙,所以阿布都热合曼得自己收拾整理上学的行李。

他想着趁这个机会把初中的教材和笔记之类的一起整理出来存放好,不久两个弟弟也要上初中了,留给他们用。

初中三年的书和笔记,爱书的阿布都热合曼可是一本都没有丢失,数量一点也不少,被叫来帮忙的弟弟干一会儿就觉得无聊溜走了,倒是阿布都热合曼一边整理,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自己之前写的东西,不仅不觉得累,还乐在其中。

看着看着,阿布沉默了,没那么兴奋了,似乎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忙碌晚归的父母觉得阿布都热合曼有点情绪低落,以为是让他自己收拾行李而不开心,母亲还向他表达了歉意。

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的阿布都热合曼悄悄起床打开灯,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个本子翻开,呆呆地看着,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好一会儿才重重叹了口气,合上本子重新放回枕头下,关灯睡觉。

第二天阿布起得特别早,拿着和田师范的录取通知书和那个本子拦住了正要出门上班的父亲,问道:

“爸爸,等我从和田师范毕业了,我可以干什么?”

“嗯,毕业了?那当然和爸爸妈妈一样,在乡村学校当一名老师呀。”“是一毕业就这样吗?”

“对呀,怎么了?难道你不想做一名老师吗?”

“不,爸爸,当老师很好,我很喜欢,只是……你看……”

说着,阿布把那个本子举到父亲面前,翻开的那一页,笔迹略显稚嫩,上面清楚地写着“我的梦想是要做个博士”。

“我还没有成为博士!”

“阿布,你还记得呀,我以为你忘记了。不过想要成为博士,还要继续读高中考大学,也不是你想成为博士就能成为博士的,通往博士的路很难走,不要说我们村,我们乡,就是我们县,我还没有听说有一个人成为博士的。”

“那我可以选择去读高中吗?我还是想当博士。”

可能是阿布都热合曼的问题提得太棘手,父亲放下手中的东西拉着他在一边坐下说:“阿布,你可要想清楚,去读和田师范你以后的工作生活就不用愁了,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如果去读高中考大学,其中不确定的因素会有很多,你会遇到数不清的困难,这些都是阿爸没办法帮你的,全部需要靠你自己,也有可能你努力之后也没有什么结果。这个你想过没有?”

父亲说这番话的时候,神情严肃,阿布都热合曼也意识到这一点,但他还是坚定地说:“我还是想当博士。”

虽然有些许的不确定,但是父亲还是答应了儿子的要求。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阿布都热合曼也深深地舒缓了一口气,浑然变得一身轻松,转身继续开始收拾行李了。

很快,父亲就带来消息,他可以去高中读书了。很快,放弃和田师范而读高中的消息,传遍了小村庄,家里再一次沸腾起来。

“阿布你怎么这么傻,和田师范多好啊,出来就有很好的工作。”

“孩子瞎胡闹,你们父母怎么也不劝着点,还这么纵容他呢?父母都是明白人,咋也办起了糊涂事。”

“阿布这孩子,在想什么呢?好好的师范不上,高中有什么好的?”

他们是一片好心,只是阿布都热合曼不知道如何回应,面对这些“恨铁不成钢”的劝说有些手足无措了。倒是父亲说了一句: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众人便在声声叹气中散去了。

就这样,在几乎所有人的不解中,阿布都热合曼走进了高中的课堂。

这一年,阿布都热合曼13岁。

十三岁的阿布都热合曼,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选择,一个关于命运、关于未来的重大选择。可以说,他的人生是从这一刻开始走向另一条轨道的。

故事是云淡风轻的,但是阿布都热合曼做选择的时候却不是,我们无法想象在那个久久不能入睡的夜晚,阿布都热合曼经历过怎样激烈的思想碰撞;我们也无法想象在那个拦住父亲的早上,阿布都热合曼小小身躯里有着怎样的一股蓬勃力量;我们更无法想象面对人们的不解,阿布都热合曼心中的不安和纠结是怎样化解的。

不过阿布都热合曼又是幸运的,他的父亲支持了他的选择,这给了他莫大的勇气和力量。

记得,俞敏洪说过,人生总是面临各种选择。有些选择高下立分,比较容易决断;有些选择利弊难分,又涉及人生的转折,一次选择可能改变一辈子的人生方向。他说,在做选择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向外看,而是向内看。从一辈子的角度来看,做一件自己从内心喜欢并且带来喜悦的事情,会让人真正拥有幸福感和成就感。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注重外在的感受,却很少回归自己的内心。比如,我们常常在做选择时自问,我这样做别人是否会看得起我,我那样做是否能够挣到更多的钱;但我们却很少问问自己,我是否真心喜欢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是否能够让我真正全身心热情地投入。

13岁的阿布都热合曼在拿到和田师范的录取通知书后,一度沉迷在亲友的各种赞誉和祝贺中,差点忘记了自己要做博士的梦想。

最终,阿布都热合曼放弃了和田师范,选择了继续追寻博士梦,后来遇到的困难几乎超出了他的想象,在考博的前夕摔断过腿,也曾差点放弃读大学……但最终,他都坚持下来了,才有了今天我们看见的阿博士。

一旦做出选择就坚定上路,在一条路上坚定走下去,莫问前程,不忘初心。

对于阿布都热合曼来说,13岁这年的选择,只是一个开始,在新的人生道路上,他永远有做不完的选择,所幸,他每次的选择都是他所追寻的。就像是一首国外诗歌所描述的,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

两条路在黄树林里分叉

但可惜我不能两条都走

身为旅者,我伫立良久……

两条路在树林内分叉

而我

我选择了较少人走的

它因此带来了全然不同的结局

可以说,这首诗就是阿布都热合曼人生最真实的写照。

是的,当两条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只要选择其中一条就行了,甚至不需要伫立良久,不管是很多人走过的,还是没有人走过的。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我们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拥有不同的收获。

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