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裁缝”还是“当博士”
顶着全校最后一名的头衔,阿布都热合曼带着极其低落的心情开始了预科慢班的学习。毕竟从小学到高中,阿布都热合曼是公认的学习成绩好,是老师眼中最不需要操心的学生,同学心中的学习标兵,但是现在这一切都戛然而止,全部翻篇。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这对于阿布都热合曼来说,无疑就是从天堂跌落地狱,是他不想面对却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该怎么办?能怎么办?
一开始阿布都热合曼也试图安慰自己:没什么的,不就是学习吗?自己多用些时间、多下点功夫,就能慢慢赶上大家的水平了。他也付诸了行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回寝室,课堂上聚精会神,笔记本上也认认真真记下老师讲过每一个字,任教的老师和同班的同学都夸奖他,说他是班上最用心最努力的学生了。
只有阿布都热合曼自己才知道自己心里到底有多么焦虑,因为他发现无论自己怎么认真听讲,他还是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他还是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他还是远远地落在同学后面。他开始怀疑自己压根儿就不是上大学的料,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力有些低下……慢慢地,他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满脑子全是对自己的否定。而第二天,他还得若无其事地上课下课,不让老师同学发现自己的异样。
就这样,他度过了在预科班无比煎熬的第一个月。
然而,接踵而来的月底小测试就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着手中的测试试卷,上面密密麻麻的题目似乎变成一个个小人儿,在眼前不停地翻腾、跳跃,还一边说着:
“哈哈,你看不懂我们吧!”
“我就说了,这傻小子肯定啥都不会。”
“快来,快来,看他的样子,真是太好笑了。”
“哎呀,要不你别读书了,你压根就不是读大学的料。”
一句一句,像魔咒一样在阿布都热合曼耳边环绕,他觉得自己真的一分钟也待不下去了,他刷地站起来,较大的动作幅度甚至惊吓到了旁边正在认真看题做题的同学,纷纷向他投来问询的目光,阿布都热合曼也无暇顾及,径直走到老师那里,说:“老师,不好意思,我身体很难受,需要请假。”
“啊,阿布都热合曼同学,你怎么了?严重吗,需要去医务室吗?”正在收拾教具的老师闻言抬头关切地问他。
“老师,不用去医务室,我回宿舍休息一下就好了。”阿布都热合曼听着老师关切的话语,心里顿时有点羞愧,明明自己在撒谎,但是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敷衍着。
“哦,那好,需要我叫两个同学送你回去吗?”显然老师还是很不放心这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子。
“不用不用,我自己可以回去,就不用耽误同学考试了。”有点心虚的阿布都热合曼慌忙拒绝了老师的好意。
“那你自己回去可要小心一点儿,有什么事情记得找老师和同学帮忙,可不要自己硬撑着。”
在老师的叮嘱中,阿布都热合曼拿着自己的书本和试卷,逃也似的走出了教室,头也不回。
但是他没有回寝室,而是一个人走到了学校一个极为僻静的角落,静静地坐在那里,双手抱着头,瘦弱的肩头在轻微颤抖,他在悄悄哭泣。
他终于承受不住这些天内心的巨大煎熬了,他需要为自己找一个发泄的方式,哭泣是最好的,却不想让别人看见。
可能是哭够了,阿布都热合曼胡乱摸了摸脸上的眼泪,拿出手机,拨通了父亲的电话,这个时候,父亲是他唯一能想到的倾诉对象。
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父亲就是我们的精神靠山,不管遇到什么难题,父亲总能轻而易举地化解掉。
电话打通了,耳边很快想起父亲熟悉的声音。
可能是压抑得太久了,还没等父亲完全叫出他的名字,阿布都热合曼便自顾自地,连珠炮般地向他尽情倾吐着自己的委屈:
“爸爸,我的国语是全校最差的,我跟不上趟怎么办?”
“爸爸,我的同学他们都会国语,就我不会,我不知道怎么办?”
“爸爸,我已经很认真了,可是就是学不会!”
“爸爸,看来我根本不是读大学的料!”
“爸爸,我不想在这里读书了,我想退学,我要回家!”
说完我要回家这句话,阿布都热合曼就安静下来了,握着电话的手有点发抖,他心里很忐忑,不知道父亲听完这些话会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怒骂,还是一声失望至极的叹息……阿布都热合曼突然有点后悔刚才的鲁莽和急切,更不敢作声,默默等着手机那头父亲的回应。
哪知,此时手机那头的父亲也是可怕的沉默。
隔着手机,气氛安静得有些可怕,这让阿布都热合曼心理没底,心想:“父亲到底会怎么回复自己呢?算了,不管父亲怎么看我,我都要回去,我实在学不会了。”
“孩子,你听着”,父亲的声音再次响起。阿布都热合曼紧张地握紧了电话。
“你自己决定了就回家吧!或许,我能给你找个裁缝的活计。”
就这?
阿布都热合曼的紧张完全被诧异所替代,还没等他继续追问,父亲便挂掉了电话。
说来也怪,跟父亲打完这通电话后,阿布都热合曼平静了很多,他抱着书本回到寝室,洗了把脸,换了身衣服,上床躺着。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或许他真的什么都没想,只是躺着而已,因为不一会儿,寝室就响起了细微的鼾声,他睡着了!
等到阿布都热合曼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自习的时间了,原来,室友们知道他身体不舒服,下午的课和晚上的自习都没有叫他。
室友们都去上自习了,寝室里特别安静,阿布都热合曼继续躺着,想着白天爸爸说的那句话:“你自己决定了就回家吧!或许,我能给你找个裁缝的活计。”
回家当个裁缝?回到小村子给人做做衣服、缝缝补补。
听起来似乎有点可行!
脑海里不由得浮现了回家做裁缝以后的生活,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每天都在量体裁衣、缝缝补补,闲了就和村子里的人聊聊天,卷个莫合烟,直到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想到这里,阿布都热合曼突然惊出一身冷汗,回去了,可能就是做一辈子衣服。与其当裁缝做衣服,还不如当初去和田师范读书。
他心有不甘。
他想起还在读小学时自己说过,自己的梦想就是要当博士;想起当初放弃和田师范去读高中的一意孤行;想起高中那段艰难的时光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想起拿到新疆大学入学通知书时候的意气风发。曾经的种种就像是电影一样,一幕幕在眼前回放,内心里有个声音也开始响起:
“如果现在放弃读书,回去做个裁缝,那曾经付出的全部努力不都白费了吗?那最初的梦想不就永远都无法实现了吗?自己真的就心甘情愿回到家乡一辈子做个裁缝吗?这怎么会甘心?从村里走到县城,从县城走到乌鲁木齐,我付出了那么多,眼看着离博士梦又近了一步,我怎么可以放弃,怎么可以半途而废?裁缝,这可不是自己想要的终极人生!我的梦想是要当博士啊!”
此时,这个16岁的少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继续向着博士梦出发,此前的纠结、低沉、焦虑就当是追梦路上的小小考验吧。
追梦的少年再次扬帆起航,目光清澈而坚定。
追梦的第一步就是先把国语学好,这时他想起了毛主席的至理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至少先要从国语预科班顺利毕业才行。
阿布都热合曼相信“勤能补拙是良训”,更相信“笨鸟必须要先飞”,基础差有什么关系。别人学一个小时,我就学三个小时;别人做一张试卷,我就做三张;别人学习我学习,别人休息我还学习。
执行力、计划性很强的阿布都热合曼,第二天就给自己做了一个“百日国语攻坚计划”。
早上5点—7点:听国语广播、背单词;
晚上17点—23点:看国语课本、做练习;
坚持100天不放弃!
第一天:起床晚了半小时;
第二天:按时起床了;
第三天:晚上做练习做到睡着了;
第七天:身体适应了新的作息时间;
第三十天:老师上课进度完全跟得上了;
第六十天:能够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了;
第八十天:能够和汉族同学进行顺畅交流了;
第一百天:阶段性测试成绩进入预科班前三名。
一年后,阿布都热合曼再次坐在了国语测试的考场上。
交卷的那一刻,他信心满满,结果也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成了他们那一届学生中唯一一个国语水平达到八级的人,要知道一年前他可是这一届学生中的最后一名。
老师震惊了,同学们也震惊了,他成了老师的课程标兵,成了同学们仰望的学神。只有阿布都热合曼自己知道,这个成绩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在这一年里,他的人生差点偏离轨道,所幸最终他做出了正确的人生选择。
再次站在成绩公告栏面前,阿布都热合曼从来没有如此放松而又自信过:尽管前方道路充满了悬念,但他依然相信内心的声音,他知道,只有追随心的选择,才能激发起身体里最大的潜能,拼尽全力向目标靠近。
他再也不害怕面对选择,再也不会轻言放弃。
逐梦前行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多年以后,当他回首这段经历时,种种艰难困苦,或许都已化作珍贵的记忆,深深镌刻在自己的心田。
通过国语考试之后,阿布都热合曼的学习和生活也开始步入正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阿布都热合曼更加坚定了儿时想要当博士的梦想,虽然他现在仍然不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博士。
于是,他去求助了学长。
当听到阿布都热合曼说以后要考博士,学长们是有点吃惊的,但是阿布都热合曼用一年的时间,国语成绩从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的事迹他们也是听过的,努力勤奋的孩子谁不喜欢,所以他们很认真地告诉阿布都热合曼:
“虽然你通过了这次国语测试,还是国语八级水平,但考博士对国语的要求更高,会听会写更要会说、流畅地表达是学好国语的焦点;更为重要的是,考博士还需要考英语,你的专业课也要非常优秀,才能考硕士,考上硕士以后才能考博士,一环扣一环的,你需要走的路会很长,也会很难,远远超过了国语考试的难度。不过,你能在一年的时间里从倒数第一到国语八级,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学长的话给了阿布都热合曼莫大的鼓励,所以,就算考博再难,也没有关系,少年决定全力以赴,在追梦路上永不停歇。
根据学长们的建议和帮助,阿布都热合曼也很快捋清了考博的所有流程,当前,他要做的主要是三件事:国语、英语、专业课。国语和专业课没有特别的难处,英语是一个难啃的骨头,需要从零开始。
还是“勤能补拙”的笨办法,阿布都热合曼把“百日国语攻坚计划”改成了“百日英语攻坚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攻关。
在阿布都热合曼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一年以后他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大三的时候又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这个成绩还刷新了当时学院的纪录,阿布都热合曼本人成为他们学院唯一一个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直到现在,新疆大学还保留着阿布都热合曼当时的考试成绩和证书。
在很多年后的某一天,已经身为人师的阿布都热合曼站在讲台上,有人问他:老师,你为什么会成功?
阿布都热合曼给他们讲了这段“裁缝与博士”的故事,他说,16岁之前的我不懂得放弃与选择意味着什么。“裁缝与博士”的对决,是我第一次在梦想的道路上面对困阻时的抉择,有过退缩,想过放弃,最终选择面对;过程很艰难,方法也很笨拙,但最终挺过来了。
这段经历像一面镜子,阿布都热合曼看到了自己的潜力,也让他看到了“坚定信念”的强大力量。
阿博士多年以后,谈起这段岁月说:“它就像金子一样在发光,熠熠生辉。让我懂得了更加深刻的人生奥义,懂得了如何面对人生的低谷,懂得了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确实如此,不止是阿布都热合曼,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信念是黑暗中的光亮,信念让我们在极度困顿中找到自我,增添力量,无论在多么艰难、多么困苦的环境中,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就可以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