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月探测,目标完成
“嫦娥二号”探测器在环月飞行阶段的初期实施月球背面降轨控制飞行,获取月球虹湾区高分辨率图像,完成了既定的各项技术试验验证。“嫦娥二号”探测器于2010年11月2日转入长期运行管理阶段,在环月150天期间,共实施2次飞行姿态转换、3次轨道维持及月食控制。2011年4月1日,“嫦娥二号”探测器顺利安全运行180天,半年设计寿命期满,实现了6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嫦娥二号”探测器利用随身携带的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X射线谱仪、γ射线谱仪、微波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7种“武器”,留下了月球三维照片,还为研究月球土壤成分、测量月球表面化学元素、感知月球空间环境留下了大量的科学探测数据,出色完成了四大科学探测目标。
例如,在2010年10月28日,“嫦娥二号”探测器获取“嫦娥三号”探测器将要登陆月球的着陆区虹湾的相关数据,为月球拍下了“高清写真”(如图4-4)。2010年11月8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发布“嫦娥二号”探测器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像元分辨率约1.3米,图中最大的环形坑直径约2千米,深约450米。为“嫦娥三号”探测器提供降落区精确的地形地貌数据,保障“嫦娥三号”探测器软着陆的成功。
图4-4 “嫦娥二号”探测器获取虹湾局部影像
科研人员经过半年的努力,完成7米分辨率月球全影像图的制作,共有746幅,总数据量约800吉字节。2012年2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嫦娥二号”探测器在国际上首次获得的7米分辨率、100%覆盖全月球影像图和优于30米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如图4-5),其中,首次获得的7米分辨率的全月球立体影像的分辨率比“嫦娥一号”探测器提高了17倍。
图4-5 “嫦娥二号”探测器全月球7米分辨率影像
“嫦娥二号”探测器在国际上首次使用溴化镧晶体对月面元素分布进行探测,获得了铀、钍、钾、铁、铝等多种元素月面分布图(如图4-6)。
图4-6 月球表面钾元素分布
半年设计寿命期满后,探测器上剩余燃料充足,全系统状态正常稳定,“嫦娥二号”探测器开启拓展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