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
2025年09月20日
2.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
经过5年多的研制,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加强型火箭搭载着“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火箭把探测器直接送入近月点200千米、远月点38万千米的地月转移轨道(如图5-1)。
图5-1 “嫦娥三号”探测器飞行轨迹示意
12月6日,“嫦娥三号”探测器飞抵月球,成功进入约100千米环月轨道;12月10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实施变轨控制,进入预定的近月点15千米月面着陆椭圆轨道;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开始实施包括主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和缓速下降等6个阶段的动力下降过程,然后成功降落在月球北纬44.12度、西经19.51度的虹湾着陆区(如图5-2),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地球以外天体进行航天器软着陆(如图5-3)。
图5-2 “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
图5-3 “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器
图5-4 “玉兔号”月球车
12月15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转移并互相拍照(如图5-4),标志着“嫦娥三号”探测器任务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第3个掌握落月探测技术的国家。
在完成既定的两器互拍任务之后,“玉兔号”月球车与着陆器上搭载的有效载荷(即航天器上装载的为直接实现航天器在轨运行要完成的特定任务的仪器、设备、人员、试验生物及试件等)相继按照预先制定的探测计划开展了科学探测活动。
在经历长达14个地球日的极低温环境考验后,“玉兔号”月球车和着陆器先后成功唤醒,开启了它们第二个月昼的探测征程。然而遗憾的是,2014年1月25日,“玉兔号”月球车其他科学探测功能虽然并没有丧失,但发生了机构控制故障,因无法移动而永远地停留在了N209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