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奖励制度与授勋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奖励制度与授勋

国民政府在颁布惩戒制度的同时,也颁布了奖励制度。1937年9月7日,国民政府颁布《陆海空军奖励条例》。条例明确规定,陆海空军军人于战时平时著有劳绩或学术技能特有专长应予奖励,奖励的种类分为:陆海空军奖章、光华奖章、干城奖章、比赛奖章、陆海空军褒状、奖金、记功、嘉奖。 (112) 同年11月8日,军事委员会对《陆海空军勋赏条例》进行修正,规定抗战时期陆海空军军人著有战功或勋绩者应予叙勋行赏。其勋赏种类分为:国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宝鼎勋章、云麾勋章、勋刀、荣誉旗。国光勋章不分等级,凡陆海空军军人于战时捍御外侮、保卫国家,著有特殊战功者颁给之。青天白日勋章不分等级,凡陆海空军军人于战时捍御外侮、保卫国家,战功卓著者颁给之。宝鼎勋章分为九等,凡陆海空军军人捍御外侮或震慑内乱著有战功者,依官等规定分别颁给:上等官佐一等至四等;中等官佐三等至六等;初等官佐四等至七等;准尉、准佐及士兵六等至九等。云麾勋章分为九等,凡陆海空军军人对于国家建有勋绩或震慑内乱立有勋绩者,依官等分别颁给:上等官佐一等至四等;中等官佐三等至六等;初等官佐四等至七等;准尉、准佐及士兵六等至九等。勋刀分为三等,凡陆海空军上等官佐所受勋章晋至最高等而复建有战功或勋绩者给予之。荣誉旗不分等级,凡部队、舰艇、航空队或要塞,于战时特著忠勇之战功者颁给之。 (113)

国光勋章虽然不分等级,但整个抗战期间,只有蒋介石在1943年10月10日荣获此勋章。因而青天白日勋章也就成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授予各级将领的最高荣誉和勋章。据统计,自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共有100多名将领因抗战立功,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其中,全面抗战爆发之前获青天白日勋章的有,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的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俞济时等12名将领;参加长城抗战的宋哲元、关麟征、黄杰、秦德纯、刘戡、张自忠、徐庭瑶等将领。全面抗战爆发后,获青天白日勋章的陆军将领有谢晋元、孙连仲、汤恩伯、王仲廉、庞炳勋、傅作义、罗卓英、王耀武、薛岳、李玉堂、陈诚、吴奇伟、方天、胡琏、阎锡山、李宗仁、何应钦、程潜、白崇禧、徐永昌、俞飞鹏、卫立煌、方先觉、郑洞国、何绍周、孙立人、宋希濂、张发奎、胡宗南、刘峙、顾祝同、余汉谋、朱绍良等人,空军将领有周至柔、王叔铭、毛邦初,以及海军将领陈绍宽。此外,史迪威、陈纳德、魏德迈也分别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

表7-2 全面抗战时期荣获青天白日勋章的国民政府将领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续表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续表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续表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续表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续表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续表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续表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续表

(202) (203) (204)

宝鼎勋章、云麾勋章分为九等,分别授予立功的军人,从士兵到将军授予不同的等级,因而涉及面较广,在抗战时期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表7-3 全面抗战时期荣获宝鼎勋章和云麾勋章的部分将领

(205) (206) (207) (208)

续表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续表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续表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续表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续表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续表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续表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续表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1944年9月,国民政府为了表彰更多抗战将士,又增制了忠勇勋章、忠勤勋章、忠贞奖章三种。忠勇勋章不分等级,凡陆海空军军人捍卫外侮,坚守阵地,负伤不退,特著忠勇战功者颁给之。忠勤勋章不分等级,凡陆海空军各部队(舰队、航空队)机关学校之军官佐服役10年以上未兼外职,其服役行为足资矜式者颁给之。忠贞奖章不分等级,凡陆海空军军人军属在捍卫外侮中,为对抗顽敌强人达成任务建立光荣事迹因而负伤者颁给之。 (292)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涌现出高志航、刘粹刚、柳哲生、李桂丹、周志开等一大批优秀飞行员,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军衔普遍不高,被誉为“空军战神”的高志航生前是空军上校。牺牲之后,才被国民政府追授为空军少将。除周志开、高又新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外,大部分空军官兵不能适合上述勋章的规定。因而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还颁布了针对空军官兵的奖励条例。1937年12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空军将士复兴荣誉勋章条例》,规定空军官佐、士兵于战时捍御外侮、保卫国家,在空中作战著有特殊战功者,除依法给予其他勋赏外,并得颁授复兴荣誉勋章。复兴荣誉勋章分一等、二等、三等。 (293) 1945年6月,国民政府又制定了《空军勋奖条例》,规定中华民国空军军人于维护世界正义和平、消灭侵略主义之全面战争中,著有战功或勋绩,同盟国空军军人或陆海军军人指挥或协助空军作战,因而立功者,应授勋给奖。其中,空军勋章之种类分为:大同勋章、河图勋章、洛书勋章、乾元勋章;空军奖章之种类分为:鹏举奖章、云龙奖章、飞虎奖章、翔豹奖章、雄鹫奖章、彤弓奖章。 (294)

抗战时期,为抵御侵略,广大将士浴血奋战,不畏牺牲,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赞歌。同时,也有少数将领因种种原因降敌、投敌,演绎了一幕幕卖国求荣的悲剧。国民政府颁布的战时军律、惩治汉奸条例,以及陆海空军奖励条例和勋赏条例等,一定程度上对整肃军纪、制裁通敌叛国者,激励广大将士奋勇杀敌起了重要的作用。

(1)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编:《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报告书》,1946年5月,第11页。

(2) 《伪军简历表》,台北:“国史馆”藏,陈诚档案,008/010704/00018/007;《陈公博函汪兆铭关于江北剿匪问题曾与任援道商榷劝其集中兵力先定江北至于军委本身问题宜多命令少开会任援道之条陈颇多可采》,台北:“国史馆”藏,汪兆铭史料,118/010100/0046/056;《白崇禧电蒋中正称汪兆铭企图以维新政府向任援道游说及汪已在汉口组织伪组织等敌伪情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档案,002/090200/00023/253;《任援道电蒋中正分驻部队不易集中因被奸军牵制高触等县被占并扬言十万非入城不可十九日雨花台燕子矶等均已发现奸军情势危迫请令冈村宁次对该部协力等》,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档案,002/090300/00226/513。

(3) 《周佛海函汪兆铭如发表黎世蘅为华北教育督办其所遗教育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一缺似可以唐惠民升任又刘启雄系黄埔生似甚干练或可服务军校》,台北:“国史馆”藏,汪兆铭史料,118/010100/0037/051。

(4) 《伪军简历表》,台北:“国史馆”藏,陈诚档案,008/010704/00018/007。

(5) 《国民政府训令直辖各机关及行政院为呈请通缉汉奸刘夷刘熙之杨泰鹏赓绍九一案应准照办令仰遵照并饬属严缉究办》,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101500/00029/043。

(6) 《国民政府命令:(三) 通缉叛逆事项:二、 严缉陈群缪斌褚民谊何世桢梅思平高宗武丁默邨林柏生李圣五等》(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内政公报》,1939年第12卷第7—9期,第9页。

(7) 《伪军简历表》,台北:“国史馆”藏,陈诚档案,008/010704/00018/007;《蒋中正电白崇禧汉奸杨揆一胡毓坤等罪刑准照原判决办理》,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档案,002/080200/00307/085。

(8) 《萧叔宣附逆撤职查办》,重庆《中央日报》,1939年12月10日,第2版;《国民政府明令褫夺萧叔宣官位及勋奖章》,台北:“国史馆”,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104/006。

(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编写组编:《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90页;《奉行政院令鲍文樾、叶蓬附逆有据着通缉归究并褫夺勋章奖章转饬知照由》,《浙江省政府公报》,1940年第3214期,第34页;《宋子良电蒋中正称饬令运输监察两科严密注意李芳叶蓬受汪兆铭收买赴沪任职一事》,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档案,002/090200/00023/036。

(10) 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戴笠电燕骥关于陈明楚何行健两逆已制裁毙命而兄与孟麟及佩思功忠党国故已面陈领袖且奉谕传谕嘉奖》,台北:“国史馆”藏,戴笠史料,144/010106/0001/022。

(1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总113辑,1987年,第194—196页;民革社:《蔡雄飞投敌经过:被俘十九军政工人员归来谈》,《黄河战旗》1939年第2期,第10—11页。

(1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编写组编:《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第52页。

(13) 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第16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第339—342页。

(14) 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上,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524页。

(15) 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上),第1003页;《国府明令通缉杨逆揆一 附逆降敌触犯刑章撤除原职褫夺官勋》,《前线日报(1938.10~1945.9)》,1939年10月1日,第2版;《伪军简历表》,台北:“国史馆”藏,陈诚档案,008/010704/00018/007。

(16) 王哲新、刘志强、任方明编:《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第241—248页;《奉行政院令鲍文樾、叶蓬附逆有据着通缉归究并褫夺勋章奖章转饬知照由》,《浙江省政府公报》,1940年第3214期,第34页。

(17) 陈予欢编:《保定军校将帅录》,广州:广州出版社2006年版,第848页;《富双英投降闹笑话》,《东方日报》,1940年4月26日,第1版。

(18) 《卫立煌电蒋中正称汪兆铭委刘郁芬为伪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郑大章为伪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务长并派郑在华北利诱游击队组织新军等》,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档案,002/090200/00024/115。

(19) 《谷正鼎电蒋中正据裴鸣宇称自石友三被枪决后共党乘机调集大军进犯三十九集团军迄今仍在激战中请速转电卫立煌迅派大兵制止共党之非法举动而利党国等》,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档案,002/090300/00217/249。

(20) 陈予欢编:《保定军校将帅录》,第886页。

(21) 陈予欢编:《保定军校将帅录》,第11页。

(2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编写组编:《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第570页。

(23) 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

(24) 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

(25) 高晓星、时平编:《江苏文史资料》第32辑“民国海军的兴衰”,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第148—153页。黄美真编:《伪廷幽影录:对汪伪政权的回忆》,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第193—194页。

(26) 刘传标编纂:《近代中国海军大事编年》下卷,福州:海风出版社2008年版,第495页。

(27) 刘传标编纂:《近代中国海军大事编年》下卷,福州:海风出版社2008年版,第495页。

(28) 刘传标编纂:《近代中国海军大事编年》下卷,福州:海风出版社2008年版,第495页。

(29) 《分存单军事委员会请通缉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林肇民并撤其职》,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2102/00015/084。

(30) 胡必林、方灏编:《民国高级将领列传》,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第531—533页;《国民政府指令军事委员会为郝鹏举潜逃附逆已由会通缉请鉴核备案一案准予备案》,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101500/00055/002;《李品仙电蒋中正何应钦李宗仁徐州附近共军有进占徐州企图吴化文郝鹏举迭请派队增援经饬淮南淮北两挺进兵团向徐州挺进及各伪军现既反正仍请明令指挥系统等》,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档案,002/090300/00215/107。

(31) 《李士群电汪兆铭渝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高级参谋兼代理指挥官刘伟在苏捕获现在严讯中》,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档案,118/010100/0017/028。

(32) 《卫立煌电蒋中正称蔡谦部袭击亳县东南沙土集并敷设地雷炸毁日军车队及王生琳率队击溃盘踞济源南泥沟河伪军等游击战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档案,002/090200/00072/145。

(33) 《陈诚呈蒋中正审讯汉奸刘明夏曾任伪职案拟依法处以有期徒刑七年等文电日报表等二则》,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档案,002/080200/00537/021。

(34) 《司法行政部训令:训刑字第三五七○号(三十年十月十五日):令最高法院检察署检察长郑烈:附海军官佐附逆通缉年籍表》,《司法公报》,1941年第490—493期,第25页;《国民政府明令通缉李孟斌并褫夺其勋奖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101500/00054/031。

(35)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新四军·参考资料8》,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版,第139页。

(36) 淮安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淮安文史资料》第7辑,1989年,第170—175页。

(37)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452页。

(38) 陈予欢编:《保定军校将帅录》,第210页。

(39)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452页。

(40)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2页。

(41)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2页。

(42) 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

(43) 魏春明编著:《冀鲁豫边区人物名录》下部,冀鲁豫边区党史研究会2001年版,第1487—1488页。

(44) 《伪军简历表》,台北:“国史馆”藏,陈诚档案,008/010704/00018/007。

(45) 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

(46) 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伪军简历表》,台北:“国史馆”藏,陈诚档案,008/010704/00018/007。

(47)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2页;《孙良诚叛国 内部将领来归》,《中央日报扫荡报联合版》,1942年8月15日,第2版;《伪军简历表》,台北:“国史馆”藏,陈诚档案,008/010704/00018/007。

(48)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2页。

(49)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2页。

(50)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2页。

(51)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2页。

(52)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2页。

(53)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2页。

(54)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2页。

(55)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2页。

(56)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2页。

(57) 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

(58) 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

(59) 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第17册,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版,第63—65页;《伪军简历表》,台北:“国史馆”藏,陈诚档案,008/010704/00018/007。

(60)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3页。

(61)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3页;《伪军简历表》,台北:“国史馆”藏,陈诚档案,008/010704/00018/007。

(62) 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

(63)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

(64)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

(65)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3页。

(66)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3页。

(67)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3页。

(68)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3页。

(69)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3页。

(70)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3页。

(71)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3页。

(72)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3页。

(73)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伪军简历表》,台北:“国史馆”藏,陈诚档案,008/010704/00018/007。

(74)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第454页;《国民政府指令:渝文字第一四三三号(三十三年十一月四日):令军事委员会:三十三年十月十七日法审33渝五字第一三九○二号呈一件,为呈报通缉附逆将领孙殿英(即孙魁元)等十一人,检同年籍表,请鉴核备案由》,《国民政府公报(南京1927)》,1944年,渝字725,第15页;《伪军简历表》,台北:“国史馆”藏,陈诚档案,008/010704/00018/007。

(75)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仁甫:《时事两月:庞炳勋孙殿英率部来归》,《新学生》1943年第3卷第1期,第101页;《伪军简历表》,台北:“国史馆”藏,陈诚档案,008/010704/00018/007。

(76)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

(77)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

(78)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

(79)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

(80)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

(81)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

(82)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

(83)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

(84)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

(85)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4页。

(86)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5页;《荣子恒中将率领二万部下投于汪主席之旗下》,《新中华画报》,1943年第5卷第7期,第3页。

(87)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5页。

(88) 国民政府指令:渝文字第一六三二号(三十二年十一月五日):令行政院:三十二年十月十六日仁人字第二三二六零号呈一件,为准军事委员会函,请转陈将附逆犯荣臻所授之官位勋奖章一倂褫夺一案》,《国民政府公报(南京1927)》,1943年,渝字620,24页。

(89) 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

(90) 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

(91) 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第13册,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版,第3—6页。

(92) 王志民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人物》第8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193页。

(93) 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

(94) 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下,第2248页。

(95) 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下,第2248页。

(96) 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上,第694—695页。

(97) 宁凌、庆山编著:《国民党治军档案》上,第455页。

(98) 《中华民国战时军律》(1937年8月24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一),第178—179页。

(99) 《国军抗战连坐法》(1938年2月2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一),第179—181页。

(100) 沙青青:《用弃之间:欧阳格案与蒋介石的海军人事处置》,《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第4期。

(101) 《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38年7月2日。

(102) 徐永昌:《徐永昌日记》第5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第391页。

(103) 张全盛:《李服膺被枉杀的历史真相》,《山西文史资料》1996年第1期。

(104) 《中华民国战时军律》(1942年4月4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一),第214—217页。

(105) 《军令部奉发被俘逃回官兵处置暂行办法训令》(1939年9月8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一),第227—228页。

(106)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65页。

(107) 鲍志鸿:《叶蓬汉奸案的处理》,《武汉文史资料》,2015年第8、9期。

(108)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318页。

(109)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五卷,第3274—3275页。

(1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五卷,第2751—2753页。

(111) 《军事委员会为扩大反共势力大批收编伪军为国民党军》(1945年9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新四军·参考资料2》,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665页。

(112) 《陆海空军奖励条例》(1937年9月7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一),第484—488页。

(113) 《陆海空军勋赏条例》(1937年11月8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一),第488—490页。

(114) 《行政院院长蒋中正呈国民政府为请颁给谢晋元等二员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1/001。

(115) 《行政院院长蒋中正呈国民政府为请颁给谢晋元等二员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1/001。

(116) 《行政院电国民政府为陆军第四七五旅旅长林伟俦厥功甚伟经院会通过给予青天白日勋章请核示》,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06。

(117) 《国民政府令刘嘉树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12。

(118) 《国民政府指令行政院为颁给孙连仲汤恩伯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20。

(119) 《国民政府指令行政院为颁给孙连仲汤恩伯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20。

(120) 《国民政府文官处函行政院及军事委员会为王仲廉等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张耀明等给各等宝鼎勋章录令函达查照》,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04。

(121) 《国民政府令为颁给田镇南等七员青天白日章王范庭给予四等宝鼎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25。

(122) 《国民政府令为颁给田镇南等七员青天白日章王范庭给予四等宝鼎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25。

(123) 《国民政府令为颁给田镇南等七员青天白日章王范庭给予四等宝鼎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25。

(124) 《国民政府令为颁给田镇南等七员青天白日章王范庭给予四等宝鼎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25。

(125) 《国民政府令为颁给田镇南等七员青天白日章王范庭给予四等宝鼎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25。

(126) 《国民政府令为颁给田镇南等七员青天白日章王范庭给予四等宝鼎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25。

(127) 《国民政府令为颁给田镇南等七员青天白日章王范庭给予四等宝鼎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25。

(128) 《国民政府令李福林给予青天白日勋章王棠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7/003。

(129) 《国民政府令门炳岳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35。

(130) 《国民政府令庞炳勋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刘世荣马法五刘泽溥各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27。

(131) 《国民政府文官处函行政院及军事委员会为奉府令颁给钟祖荫等五十二员各等宝鼎勋章耿志介一员青天白日勋章录令函达查照》,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8/051。

(132) 《国民政府令傅作义颁给青天白日勋章袁庆荣安春山各给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44。

(133) 《国民政府明令陆军第七十四军给予荣誉旗罗卓英王耀武给予青天白日勋章李天霞与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4/037。

(134) 《国民政府明令陆军第七十四军给予荣誉旗罗卓英王耀武给予青天白日勋章李天霞与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4/037。

(135) 《国民政府令薛岳李玉堂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6/071。

(136) 《国民政府令薛岳李玉堂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6/071。

(137) 《国民政府令周志开给予青天白日勋章》,《新华日报》1943年7月24日,第二版。

(138) 《国民政府令陈诚等二十八员分别给予青天白日勋章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10。

(139) 《国民政府令陈诚等二十八员分别给予青天白日勋章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10。

(140) 《国民政府令陈诚等二十八员分别给予青天白日勋章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10。

(141) 《国民政府令陈诚等二十八员分别给予青天白日勋章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10。

(142) 《国民政府令陈诚等二十八员分别给予青天白日勋章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10。

(143) 《国民政府明令阎锡山等三十二员分别给予青天白日勋章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4/026。

(144) 《国民政府明令阎锡山等三十二员分别给予青天白日勋章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4/026。

(145) 《国民政府指令何应钦等四十员分别给予青天白日勋章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4/023。

(146) 《国民政府指令何应钦等四十员分别给予青天白日勋章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4/023。

(147) 《国民政府指令何应钦等四十员分别给予青天白日勋章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4/023。

(148) 《国民政府指令何应钦等四十员分别给予青天白日勋章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4/023。

(149) 《国民政府指令何应钦等四十员分别给予青天白日勋章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4/023。

(150) 《国民政府指令何应钦等四十员分别给予青天白日勋章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4/023。

(151) 《国民政府明令卫立煌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刘峙晋给一等云麾勋章俞济时晋给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4/039。

(152) 《国民政府令:郭忏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国民政府公报》1944年8月3日,渝字698,第0—1页。

(153) 《国民政府令给予周至柔等六十八员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33/005。

(154) 《国民政府令给予周至柔等六十八员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33/005。

(155) 《国民政府令给予周至柔等六十八员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33/005。

(156) 《国民政府令给予周至柔等六十八员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33/005。

(157) 《国民政府令给予周至柔等六十八员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33/005。

(158) 《国民政府令行政院为葛先才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2/023。

(159) 《国民政府令给予周庆祥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4/065。

(160) 《国民政府令给予郑洞国等各等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6/037。

(161) 《国民政府令给予郑洞国等各等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6/037。

(162) 《国民政府令给予郑洞国等各等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6/037。

(163) 《国民政府令给予郑洞国等各等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6/037。

(164) 《国民政府令给予郑洞国等各等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6/037。

(165) 《国民政府令给予郑洞国等各等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6/037。

(166) 《国民政府令给予郑洞国等各等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6/037。

(167) 《国民政府令方先觉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2/005。

(168) 《国民政府令史迪威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169/044。

(169) 《国民政府令饶少伟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4/076。

(170) 《国民政府令:颁给勋章令七件:钟彬、毛芝全、黄中权》,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国民政府公报》1945年5月25日,渝字782,第3—2页。

(171) 《国民政府令:颁给勋章令七件:钟彬、毛芝全、黄中权》,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国民政府公报》1945年5月25日,渝字782,第3—2页。

(172) 《国民政府令:颁给勋章令七件:钟彬、毛芝全、黄中权》,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国民政府公报》1945年5月25日,渝字782,第3—2页。

(173) 《国民政府令陈纳德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166/060。

(174) 《国民政府令:商震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国民政府公报》1945年12月15日,渝字933,第1页。

(175) 《国民政府令董其武等四员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6/050。

(176) 《国民政府令董其武等四员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6/050。

(177) 《国民政府令董其武等四员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6/050。

(178) 《国民政府令董其武等四员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6/050。

(179) 《国民政府令魏德迈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170/043。

(180) 《国民政府令容有略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3/013。

(181) 《国民政府令:徐堪、端木杰、庞松舟、陈良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国民政府公报》1946年2月28日,渝字996,第1页。

(182) 《国民政府令:徐堪、端木杰、庞松舟、陈良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国民政府公报》1946年2月28日,渝字996,第1页。

(183) 《国民政府令:徐堪、端木杰、庞松舟、陈良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国民政府公报》1946年2月28日,渝字996,第1页。

(184) 《国民政府令:徐堪、端木杰、庞松舟、陈良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国民政府公报》1946年2月28日,渝字996,第1页。

(185) 《国民政府令黄镇球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3/010。

(186) 《国民政府令李仙洲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3/055。

(187) 《国民政府令张发奎等十员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张秉均等二员各给予三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4/012。

(188) 《国民政府令张发奎等十员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张秉均等二员各给予三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4/012。

(189) 《国民政府令张发奎等十员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张秉均等二员各给予三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4/012。

(190) 《国民政府令张发奎等十员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张秉均等二员各给予三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4/012。

(191) 《国民政府令张发奎等十员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张秉均等二员各给予三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4/012。

(192) 《国民政府令张发奎等十员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张秉均等二员各给予三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4/012。

(193) 《国民政府令张发奎等十员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张秉均等二员各给予三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4/012。

(194) 《国民政府令张发奎等十员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张秉均等二员各给予三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4/012。

(195) 《国民政府令张发奎等十员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张秉均等二员各给予三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4/012。

(196) 《国民政府令汪连锋给予青天白日勋章胡宗南等九员给予各等宝鼎勋章刘茂恩等十三员给予各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2/090。

(197) 《国民政府令冯玉祥何成濬鹿钟麟俞大维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9/002。

(198) 《国民政府令冯玉祥何成濬鹿钟麟俞大维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9/002。

(199) 《国民政府令冯玉祥何成濬鹿钟麟俞大维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9/002。

(200) 《国民政府令冯玉祥何成濬鹿钟麟俞大维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9/002。

(201) 《国民政府令钱大钧蒋鼎文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9/005。

(202) 《国民政府令钱大钧蒋鼎文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9/005。

(203) 《国民政府令张雪中孙元良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9/008。

(204) 《国民政府令张雪中孙元良各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9/008。

(205) 《国民政府令王耀武晋给一等宝鼎勋章彭位仁给予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2/017。

(206) 《国民政府令杨森给予三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38。

(207) 《国民政府文官处函参军处为奉国府晋给欧震三等宝鼎勋章给予张德龙等各种勋章送请查收依例办理见复》,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8/016。

(208) 《国民政府文官处函参军处为奉国府晋给马法五三等宝鼎勋章给予刘荣各等云麾勋章检同证书送请查收依例办理见复》,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05。

(209) 《国民政府令李世龙晋给三等宝鼎勋章及罗历戎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康庄等各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16/055。

(210) 《国民政府令杨虎给予三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6/026。

(211) 《国民政府令李正舆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31。

(212) 《国民政府令李福林给予青天白日勋章王棠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7/003。

(213) 《国民政府令陈万仞郭勋祺各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14。

(214) 《国民政府令陈万仞郭勋祺各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14。

(215) 《国民政府令李世龙孔繁瀛陈武韦云淞张自忠傅立平各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20。

(216) 《国民政府令李世龙孔繁瀛陈武韦云淞张自忠傅立平各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20。

(217) 《国民政府令李世龙孔繁瀛陈武韦云淞张自忠傅立平各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20。

(218) 《国民政府令李世龙孔繁瀛陈武韦云淞张自忠傅立平各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20。

(219) 《国民政府令李世龙孔繁瀛陈武韦云淞张自忠傅立平各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20。

(220) 《国民政府指令行政院为颁给吉星文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1/010。

(221) 《国民政府令庞炳勋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刘世荣马法五刘泽溥各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27。

(222) 《国民政府令庞炳勋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刘世荣马法五刘泽溥各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27。

(223) 《国民政府令庞炳勋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刘世荣马法五刘泽溥各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27。

(224) 《国民政府令刘明夏王声溢各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32。

(225) 《国民政府令刘明夏王声溢各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5/032。

(226) 《国民政府令孙良诚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2/028。

(227) 《国民政府令阙汉骞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2/058。

(228) 《国民政府令吴逸志给予四等宝鼎勋章赵子立贺执圭各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3/003。

(229) 《国民政府明令朱晖日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4/029。

(230) 《国民政府明令陆军第七十四军给予荣誉旗罗卓英王耀武给予青天白日勋章李天霞与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4/037。

(231) 《国民政府令王毅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7/060。

(232) 《国民政府令胡献群给予四等宝鼎勋章黄褚彪给予六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9/025。

(233) 《国民政府令给予陶柳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83。

(234) 《国民政府令晋给黄隐等三员四等云麾勋章给予谢无圻等二员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87。

(235) 《国民政府令李世龙晋给三等宝鼎勋章及罗历戎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康庄等各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16/055。

(236) 《国民政府令段海洲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3/013。

(237) 《国民政府令鄂友三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2/044。

(238) 《国民政府令孙鸣玉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4/054。

(239) 《国民政府指令行政院为请晋给庞炳勋一等云麾勋章颁给孙魁元三等云麾勋章照准》,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1/059。

(240) 《国民政府明令卫立煌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刘峙晋给一等云麾勋章俞济时晋给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4/039。

(241) 《国民政府令杨爱源晋给一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3/016。

(242) 《国民政府令马步青晋给二等云麾勋章李根固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8/006。

(243) 《国民政府令唐式遵晋给二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1/040。

(244) 《国民政府明令周至柔晋给二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4/029。

(245) 《国民政府明令晋给曹浩森二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2/005。

(246) 《国民政府令图布升巴尔给予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4/002。

(247) 《国民政府指令行政院为请晋给庞炳勋一等云麾勋章颁给孙魁元三等云麾勋章照准》,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1/059。

(248) 《国民政府令萧毅肃等二员各给予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9/060。

(249) 《国民政府令萧毅肃等二员各给予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9/060。

(250) 《国民政府令李根固晋给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115/056。

(251) 《国民政府明令卫立煌给予青天白日勋章刘峙晋给一等云麾勋章俞济时晋给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4/039。

(252) 《国民政府明令给予张建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11/00054/051。

(253) 《国民政府文官处函行政院为奉明令廖耀湘等二员给予三四等云麾勋章录令函达查照转知》,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99。

(254) 《国民政府令戴笠给予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115/094。

(255) 《国民政府令蒋伏生晋给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1/036。

(256) 《国民政府令王耀武晋给一等宝鼎勋章彭位仁给予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2/017。

(257) 《国民政府令刘勘等四员各给予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5/002。

(258) 《国民政府令刘勘等四员各给予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5/002。

(259) 《国民政府令刘勘等四员各给予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5/002。

(260) 《国民政府令刘勘等四员各给予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5/002。

(261) 《国民政府令杨继曾等晋给三等云麾勋章何志浩等给予忠勤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59/047。

(262) 《国民政府令李宗昉给予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5/029。

(263) 《国民政府令郑冰如给予三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1/014。

(264) 《国民政府令晋给黄隐等三员四等云麾勋章给予谢无圻等二员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87。

(265) 《国民政府令朱世明给予四等云麾勋章龙荣轩郭德权各给予五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104/023。

(266) 《国民政府令马步青晋给二等云麾勋章李根固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68/006。

(267) 《国民政府令张华棠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20/00023/025。

(268) 《国民政府令花日春等给予各等宝鼎勋章郑洞国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2/011。

(269) 《国民政府令吴逸志给予四等宝鼎勋章赵子立贺执圭各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3/003。

(270) 《国民政府令吴逸志给予四等宝鼎勋章赵子立贺执圭各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3/003。

(271) 《国民政府明令黄维纲等二员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4/021。

(272) 《国民政府明令黄维纲等二员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74/021。

(273) 《国民政府令金镇蔡文治等四员给予四等云麾勋章李民宪给予六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07/018。

(274) 《国民政府令金镇蔡文治等四员给予四等云麾勋章李民宪给予六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07/018。

(275) 《国民政府令金镇蔡文治等四员给予四等云麾勋章李民宪给予六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07/018。

(276) 《国民政府明令给予何志浩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05/033。

(277) 《国民政府令汤德衡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104/062。

(278) 《国民政府令奇俊峰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115/028。

(279) 《国民政府令奇文英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0/003。

(280) 《国民政府令刘兆藜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115/039。

(281) 《国民政府令黄德兴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0/073。

(282) 《国民政府令晋给黄隐等三员四等云麾勋章给予谢无圻等二员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87。

(283) 《国民政府令晋给黄隐等三员四等云麾勋章给予谢无圻等二员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87。

(284) 《国民政府令晋给黄隐等三员四等云麾勋章给予谢无圻等二员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87。

(285) 《国民政府令李世龙晋给三等宝鼎勋章及罗历戎给予四等宝鼎勋章康庄等各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16/055。

(286) 《国民政府令陈祺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2/002。

(287) 《国民政府文官处函行政院为奉明令廖耀湘等二员给予三四等云麾勋章录令函达查照转知》,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1/099。

(288) 《国民政府令陈光藻等四员各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2/017。

(289) 《国民政府令陈光藻等四员各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2/017。

(290) 《国民政府令陈光藻等四员各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2/017。

(291) 《国民政府令陈光藻等四员各给予四等云麾勋章》,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82/017。

(292) 《忠勇忠勤忠贞三种勋章颁给准则》(1944年9月23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一),第506—507页。

(293) 《特授空军将士复兴荣誉勋章条例》(1937年12月3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一),第490—492页。

(294) 《空军勋奖条例》(1945年6月14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一),第511—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