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生成能力及其与语言学的关联
对于以上几节讨论的题目,再补充作一项方法论方面的说明,也许是有用的。已知语言结构的一种描写理论,34我们能够用以下方式把其弱生成能力(weak generative capacity)同其强生成能力(strong generative capacity)区别开。我们可以说:一部语法软弱地生成一组句子,强有力地生成一组结构描写(请回想:每种结构描写只详细说明一个句子,反过来,情况则不一定是这样),在这里弱生成和强生成都是由(12ⅳ)=(13ⅳ)=(14ⅳ)的程序f决定的。假定语言理论T提供语法类G1,G2,……,在这里Gi软弱地生成语言Li,强有力地生成结构描写系统Σi。那么,{L1,L2,……}类构成T的弱生成能力,而{Σ1,Σ22……}类则构成T的强生成能力。35
从明确限定的意义上说,强生成能力的研究,是跟描写充分性的研究相关的。一种语法,如果它强有力地生成一组正确的结构描写,那么它就是可以进行充分描写的;一种理论,如果其强生成能力包括每种自然语言的结构描写系统,那么它就是可以进行充分描写的,否则就是不可进行充分描写的。因此,根据经验可以认为,强生成能力的不充分性表明了一种语言理论的严重不足。然而,正象我们观察到的那样,从经验上说,一种语言理论,如果从强生成能力的观点来看似乎是充分的,那么这种理论不一定会有什么特别的理论意义,因为解释充分性的关键问题超过了对强生成能力的任何考虑。
对弱生成能力的研究,只有相当微小的一点语言学意义。只有当某种提出的理论甚至在弱生成能力方面也是失败的——也就是说,有某种自然语言,其句子甚至是该理论所允许的任何语法也不可能列举出来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对弱生成能力的研究才是重要的。实际上,下面这些问题都已得到说明:某些相当初步的理论〔特别是不受上下文制约的词组结构语法(context-free phrase-structure grammar)的理论和有限状态语法这种更弱的理论〕,并不具备为了对自然语言进行描写而需要的弱生成能力,因此经不起对充分性进行的经验检验,其失败的方式很令人吃惊。36我们从这一观察中必须得出结论说,随着语言理论进展到语法结构的更充分的概念,它将不得不允许具有一种弱生成能力的机制,这种弱生成能力在某些方面不同于这些严重不足的系统的弱生成能力。
然而,这些系统的根本缺陷不在于它们的弱生成能力有限,而在于它们强生成能力方面的许多不充分性,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波斯塔说明了不受上下文制约的语法(简单的词组结构语法)的理论在弱生成能力方面是不成功的,在此之前,就这种理论的强生成能力已经进行了六七年的讨论,这种讨论结论性地说明,它不能达到描写充分性。此外,强生成能力中的这些限制,延续到受上下文制约的词组结构语法(context-sensitive phrase-structure grammar)的理论中,这种理论在弱生成能力方面也许是够用的。关于弱生成能力的讨论大概只标志着生成语法研究的很早而原始的阶段。只有当强生成能力(描写充分性),更重要的是当解释充分性成为讨论的焦点时,真正具有语言学意义的问题才会产生。
正如以上说过的,在研究一种非常充分的理论的过程中,关键的因素是对可能的语法类别的限制。很清楚,这种限制必须能够满足关于强生成能力(弱生成能力就更不待言)的经验条件,而且,当适当的评价尺度制订出来的时候,还必须允许解释充分性这一条件得到满足。但除此之外,问题是把足够的结构加在确定“生成语法”的程式中,这样,在已知基本语言数据的情况下,被评价尺度检验的假说将相对地少。我们希望跟固定数据相一致的若干假说均各有其重要性,这样,在它们之间进行选择就比较容易了。一旦描写充分性、解释充分性这些条件得到满足,对“可行性”的需要就是对理论的主要经验限制了。当把理论的弱、强生成能力作为数学问题来研究时,重要的是要牢记对解释充分性和可行性的要求。因此人们可以从弱、强生成能力的角度出发,建立语法理论的等级,但是重要的是要牢记,这些等级不一定跟语言理论越来越有力的、从经验的角度讲最有意义的方面相符合。这个方面大概是根据与固定数据相一致的若干语法各有其重要性这一特点来确定的。按照这个在经验上颇具意义的方面,我们还应该接受这种最无力量的、而从经验的角度看是充分的理论。也许这样认为是可以理解的:按照弱生成能力的方面、甚至按照强生成能力的方面,这一理论是非常有力的〔或许甚至是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说,在生成能力方面相当于特林机(Turing machines)[4]的理论〕。37这不一定就跟着得出结论说,在最终具有真正的经验意义方面,这个理论是非常强有力的(因此不可全信)。
简言之,对语法的形式特点进行数学研究,很可能是语言学中一个具有很大潜在意义的领域,它迄今为止对具有经验意义的问题已经提供了某种洞察力,也许在将来某一天会提供出更深刻的洞察力。但是,目前正在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由数学研究的可行性决定的,我们切不可以把这个问题同具有经验意义的问题混为一谈,认识到这样几点是很重要的。
[1]分类语言学系语言分析和语言描写的一种方法。分类语言学研究语言现象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语言现象进行分类,如语法中词类的划分,语音学中辅音的分类,语义学中词汇场的划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经常批评分类描写法,说它没有系统的理论框架。
[2]柏拉图的《美诺篇》(Meno),探讨了什么是美德的问题,也涉及到知识的概念。
[3]海克力斯,也译作海格立斯,赫尔克里士等,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
[4]特林机源自英国著名数学家和逻辑学家特林(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的一种理论。他于1936年建立了一种抽象机器概念,世人称作“特林机概念”,是自动机理论和可计算性(calculability)理论的基础。特林机由一系列根据输入值按顺序工作并提供输出值的指令表示,它用以使算法(algorithm)概念形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