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基础部分的一个解说性片断
现在对以上讨论作一个总结,让我们回复到§1提出的初始问题,即用一套规则来表示§1中(2)所作的结构说明,这套规则的设计能确切地表达所涉及的基本的语言过程。
我们现在可以考虑一部生成语法,其基础部分除了许多其他成分外包含规则和规则程式(57)和词典(58):
(57)(ⅰ)S→NP︵谓语词组
(ⅱ)谓语词组→Aux︵VP(地点)(时间)
(ⅴ) 介词词组→方位,持续时间,地点,频次,等等
(ⅵ) V→CS
(ⅶ) NP→(Det)N(S')
(ⅷ) N→CS
(ⅸ) 〔+Det—〕→〔±可数的〕
(ⅹ) 〔+可数的〕→〔±动物的〕
(ⅹⅰ) 〔+N,+—〕→〔±动物的〕
(ⅹⅱ) 〔+动物的〕→〔±人类的〕
(ⅹⅲ) 〔-可数的〕→〔±抽象的〕
(ⅹⅵ) Aux→时(M)(体)
(ⅹⅶ) Det→(前冠词︵of)冠词(后冠词)
(ⅹⅷ) 冠词→〔±有定的〕
(58) (sincerity〔真诚〕,〔+N,+Det—,-可数的,+抽象的,…〕)
(boy〔男孩〕,〔+N,+Det—,+可数的,+动物的,+人类的,…〕)
(frighten〔吓唬〕,〔+V,+—NP,+〔+抽象的〕Aux—Det〔+动物的〕,+宾语省略,…〕)
(may〔可能〕,〔+M,…〕)
这个规则系统将生成词组标记(59)(见下页图):
F=〔+Det—〕=普通名词 F1'=〔-可数的〕
F'=〔+抽象的〕 G=〔+—NP〕及物动词
G1'=〔+〔+抽象的〕Aux—Det〔+动物的〕〕
G:'=〔+宾语省略〕 H=〔+Det—〕=F
H1'=〔+可数的〕=-F1' H"=〔+动物的〕
H"'=〔+人类的〕
增加在不可数名词前使“有定的”实现为the(定冠词)、“无定的”实现为零形式的规则,我们就得出§1中的句子“sincerity may frighten the boy”,其词组标记为(59)。注意基础部分的这个片断从§2.1的意义上讲是“序列性的”。
我们只是概略地描述了从一个派生过程构建一个需要的那种词组标记的程序。但是,这相对来说是如何用适当的公式表示的小问题,并不涉及什么原则。特别要指出的是,(59)不仅表示出语符列和语符列所属的范畴(现在有许多用特征表示)之间所具有的有关“是一个”这种关系的所有说明,而且还表示出由规则提供并在派生过程中得到精确反映的这些范畴之间的层次关系。
词组标记(59)直接提供了(2ⅰ)和(2ⅲ)中所作的那类说明;而且如上所述,(2ⅱ)中所作的那类功能方面的说明也可以从这个词组标记中推导出来。如果我们已经作出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么(2)中概括的传统语法所作的非正规的说明中内含的正是刚才展示的那种机制,除了一个例外我们将在下面一节再谈。
注意词典(58)和词组标记(59)都没有作出完全的规定。显然还有其他句法特征必须表明,而且我们在(58)和(59)中都没有给出语义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讲,如何填充这些失缺是清楚的,但是如果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一般只不过是个增加细节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关于词典(58)还必须提出最后一点意见。给定一个词条(D,C),其中D是一个语音特征矩阵,C是一个复合符号,词汇规则(参看原书第84页)允许用D取代任何跟C没有区别的复合符号K。因此,对于跟词条不可以出现的上下文相对应的那些特征,必须对词条作出否定的规定。例如,在(58)中,boy(男孩)必须被规定为〔—V〕才能使它不在“sincerity may frighten the boy”中占据frighten(吓唬)的位置,而frighten不仅必须被规定为〔—N〕从而使它在句中不得占据boy的位置,而且还必须被规定不具有特征〔—形容词〕,使它不得在“his hair turned gray”(他的头发变白了)中占据turn(变成)的位置,如此等等。这些对特征的否定实际上在(58)中没有规定。
要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额外采纳几种支配基础部分的规约。首先,我们可以假设,将词汇范畴A自动分析成一个复合符号的一条基础规则包含作为这个复合符号成分之一的特征〔+A〕(参见§2.3.2中的(20))。第二,我们可以假设,对每个词汇范畴A来说,每个词条除非明确标出具有特征〔+A〕,将按照规约自动包含特征〔—A〕。这样在(58)中词条boy(男孩)包含〔—V〕,〔—形容词〕,〔—M〕等特征(参看注9)。29第三,就严格次范畴化或选择规则引出的特征(即所谓“上下文特征”)而言,我们可以采纳以下四种规约的一种:
(ⅰ)在词典中只列出跟该词汇项不能出现的框架相对应的那些特征(而不是象(58)那样列出跟它能够出现的框架相对应的特征);
(ⅱ)象(58)那样只列出跟该词汇项能够出现的框架相对应的那些特征(对(ⅰ)或者(ⅱ)来说,我们再补充一种规约,即如果一个词汇项在它的词条中有某些上下文特征没有被提及,那么就应对所有这些特征作出跟作出规定的那部分相反的规定);
(ⅲ)严格次范畴化特征采纳(ⅰ)的做法,选择特征采纳(ⅱ)的做法;
(ⅳ)严格次范畴化特征采纳(ⅱ)的做法,选择特征采纳(ⅰ)的做法。不管怎样,词汇规则中关于区别性的条件将把词汇项排除在某些上下文之外,而允许它们在其他的上下文中出现。
以上这些规约体现两种可供选择的跟语法评价有关的经验假设。如果评价最高的语法是词汇项在分布上限制最小的语法,那么(ⅰ)是正确的,如果评价最高的语法是词汇项在分布上限制最大的语法,那么(ⅱ)是正确的(同样还有(ⅲ)和(ⅳ))。我暂且还没有说服力很强的例子来验证这些假设中的这一种或那一种,因此宁可对这个问题不作定论。在第四章中我们还将简略地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