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由于此时的亨利六世〔1〕还是个年仅九个月大的婴儿,无法执政,前任国王曾希望格洛斯特公爵〔2〕能够担任摄政王。但英格兰国会却倾向于成立一个摄政委员会,由贝德福德公爵〔3〕出任委员会的首脑,只有在贝德福德公爵缺席的情况下,格洛斯特公爵才能代行职责。事实证明,国会的选择是明智的,因为没过多久,格洛斯特公爵就露出了野心勃勃、招人厌恶的本性。为了实现自己的阴谋,他甚至严重冒犯了勃艮第公爵,摆平这件事可费了不少功夫。
因为勃艮第公爵谢绝出任法兰西的摄政大臣,可怜的法兰西国王只好转而把这个位子授予贝德福德公爵。可刚过了不到两个月,法兰西国王便去世了,王太子立马宣称自己将继承王位,并加冕成为查理七世〔4〕。为了与其抗衡,贝德福德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以及布列塔尼公爵结成友好同盟,还将自己的两个姐妹嫁给了两位公爵。英法战争即刻再开,《永久和平条约》也就被束之高阁了。

图22-1 九个月大的亨利六世
在这支盟军的帮助下,英格兰首战迅速告捷。然而此时苏格兰已向法兰西派出五千兵力,而且,他们要么会提供进一步增援,要么会趁英军忙于与法军交战之际偷袭英格兰北部。面对这般状况,英格兰方面决定在此时释放囚禁已久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但条件有二:第一,他必须支付四万英镑作为十九年牢狱生活的食宿费;第二,他必须禁止臣民效忠法兰西。可喜的是,这位温顺的囚犯最后不仅在答应条件的情况下重获自由,还娶了一位英格兰贵族小姐——他们两情相悦已久。他最终也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国王。本书先前介绍过的许多君主要是也能坐上十九年牢,我估计他们的统治会改善许多,世界也能太平不少。像这样的人我们以后还会谈到一些。
第二场战役打响了,英格兰不仅在韦尔讷伊〔5〕大获全胜,而且还使用了奇特的取胜手段。他们把运送物资的马全部首尾相连拴在一块儿,然后在上面胡乱堆物资,这就建造了一座活体防御工事。这法子用来对付军队确实有效,但是马匹可就遭罪了。接下来三年间的对战鲜有进展,因为双方都囊中羞涩打不起仗了——打仗可是项烧钱的娱乐项目。但是,在巴黎的一场会议上,英格兰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围攻对法兰西王太子来说很重要的奥尔良镇〔6〕。为了这番围攻,英军任命索尔兹伯里伯爵为将军,并给了他一万人马。可不幸的是,索尔兹伯里将军在围攻初期牺牲了,于是萨福克伯爵便接替了他的位子。在他的指挥下,奥尔良镇被围得水泄不通,束手无策的法军只好提出将城镇交给他们的同胞勃艮第公爵。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份功劳属于约翰·法斯塔夫爵士〔7〕。他带着四百辆马车的盐腌鲱鱼和其他军队补给前来增援,击败了企图半路拦截他们的法军,在激烈的小冲突中取得了胜利,这场战斗后来被戏称作“鲱鱼之战”。然而,对于法军让城的提议,英格兰将军回应说,城池是英格兰人用鲜血打下的,自然该归英格兰人所有。眼看着城镇已入绝境,王太子也走投无路,绝望中的他甚至想要逃往苏格兰或西班牙。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农家女〔8〕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事态。
现在我就要说说这个农家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