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圣女贞德的故事

第二部分:圣女贞德的故事

在洛林省〔9〕的荒郊野岭之中有一座偏远的村庄,住着一个名叫雅克·达克的村夫,他有个二十岁的女儿,名叫贞德〔10〕。她从小就是个孤僻的女孩儿,经常独自一人在渺无人迹的地方放牛放羊,而且一去就是整整一天。她还时常待在村子的小教堂里,在昏暗的光线中一跪就是几个小时,抬头盯着圣坛和圣坛前暗淡的灯光,看啊,看啊。时间久了,她就产生了幻觉,感觉好像有人影站在那儿,甚至还开口对她说话。住在那一带的法兰西人都非常愚昧迷信,他们根据梦到的东西以及在云雾深重的荒岭中看到的景象编出了很多志怪奇谈。因此,他们很容易就相信了贞德看到怪象的事情,并私下里互相议论,说天使和幽灵都和她交谈过。

有一天,贞德告诉父亲,说一道不可思议的光突然降临到她面前,随后她就听到一个庄严的声音在说话。对方自称圣米迦勒〔11〕,指示她去帮助王太子。按照贞德的说法,这之后不久,头戴闪耀桂冠的圣加大肋纳〔12〕和圣玛加利大〔13〕也出现在她面前,鼓励她要正直坚定。这些画面偶尔还会再次出现,但声音却非常频繁地在她耳畔回响。声音总是在说:“贞德,你是被上天选中去帮助王太子的人!”每当教堂钟声响起之时,她总能听到这些声音。

毫无疑问,贞德深信自己的所见所闻。现在我们都知道,妄想症不过是种常见的疾病。小教堂里很有可能有圣米迦勒、圣加大肋纳和圣玛加利大的画像(画像中的他们很可能头戴闪亮的桂冠),贞德想象中的三个形象应该就来源于此。长久以来,她都是个忧郁、爱幻想的女孩儿,虽然本性善良,但我得说,她有点爱慕虚荣,而且一心想要博人眼球。

她父亲要比那些邻居们理智些。他对贞德说:“我告诉你,贞德,这些都是幻觉。你最好找个好人家嫁了,让丈夫来照顾你。孩子,好好干活,别再胡思乱想了!”但贞德对父亲的答复却是她已起誓终身不嫁,而且还决定遵从上天的指示,去帮助王太子。

可就在贞德思维混乱的时候,一伙王太子的敌人来到了村子里,烧掉了小教堂,赶走了居民。这对可怜的姑娘来说实属不幸,父亲的劝告也算是白费了。敌人残酷的行径刺激着贞德的心,也加剧了她的幻想。她说那些声音和形象如影随形,不停地对她说,古老的预言证明她就是那个要拯救法兰西的女孩儿。她必须去帮助王太子,必须守在他身边,直到他在兰斯〔14〕接受加冕。为此,她必须先长途跋涉去找一个叫博德里古〔15〕的贵族,他可以将她带到王太子面前——他会愿意这样做的。

img

图22-2 圣女贞德亲吻宝剑

她的父亲依旧说:“我告诉你,贞德,这都是幻觉。”可贞德还是在一个车匠叔叔的陪伴下去找那个贵族了,这个贫穷的村民相信贞德能看到神迹。他们走了很长的路,走啊,走啊,走过崎岖的乡村,躲过勃艮第公爵的手下,避开各种强盗劫匪,终于找到了这个贵族。

贵族的仆人来禀报,说有个叫贞德的贫穷农家女,在一个乡下老车匠的陪同下前来求见,并声称自己受命来帮助王太子,拯救法兰西。对此,博德里古一笑了之,吩咐仆人们把这姑娘打发走。可随后,博德里古听到了很多关于她的消息,因为她在城镇里四处游荡、在各个教堂里祈祷,又能看到幻象,也没伤害他人。于是他急忙派人把她找来,当面询问。由于在受到圣水喷洒之后〔16〕她还能保持前后所言一致,博德里古开始相信其中可能确有玄机。他觉得值得一试,于是便把她送往了王太子所在的希农〔17〕。他给她买了一匹马、一把剑,还派两名侍从护送她。由于圣灵的声音告诉贞德要着男装,她便照做了。她身侧佩剑、脚蹬马刺,骑上马与两名侍从向希农进发。至于她的车匠叔叔,在诧异地目送侄女直至她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中后,便回家去了——那是他最好的归宿。

贞德和她的两个侍从骑着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希农。虽然遭到些许怀疑,她还是获准面见了王太子。贞德一眼就从朝臣之中辨认出王太子,她告诉他,她是受上天所托来制服他的敌人,并协助他在兰斯加冕的。她还说出了很多只有王太子自己才知道的秘密(虽然可能是王太子事后佯称她都说中了,好让手下士兵们更信服她),甚至还告诉大家,在菲耶尔布瓦的圣加大肋纳大教堂有一把非常非常古老的剑,剑身上刻有五个古老的十字架,圣加大肋纳要求她佩带这把剑。

当时谁也没听说过有这么一把剑,于是人们马上去教堂检查,竟然真的找到了!王太子便召来了一些严肃的教士和主教,请他们说说看,这个女孩儿的力量来源到底是善灵还是恶灵。这干人等为此激辩了很久,以致有几个学究竟酣然入睡、鼾声如雷。最终,一个粗暴的老绅士质问贞德:“对你说话的声音说的是什么语言?”贞德答道:“反正比你的语言要悦耳得多。”于是,他们认定贞德所言不虚,她确实是上天派来的。这对王太子手下的士兵来说可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而英格兰士兵闻讯后却垂头丧气,并将贞德视为巫女。

于是,贞德再次策马起程,快马加鞭,一路赶到了奥尔良——要知道,从没有哪个农家女像她一样骑过马。她骑着一匹白色战马,一身闪亮的铠甲,腰间别着那把古剑——它已经被打磨光亮了。她的前方是一面白底旗帜,上面是上帝的画像和“耶稣-玛利亚”这几个字。贞德就这样风风光光地率领着一支押送补给的大军,来到了这座备受围困之苦的城市,来到了饥饿难耐的奥尔良居民面前。

img

图22-3 圣女贞德

城墙上的人们一看到她的身影就叫出了声:“圣女贞德来啦!预言中的少女来拯救我们啦!”此情此景,以及贞德一马当先冲锋陷阵的英姿给法兰西人民带来了勇气,同时也让英格兰人闻风丧胆,其防线很快被攻破,法兰西军队和补给品得以进城——奥尔良得救了。

从此以后,贞德便有了“奥尔良姑娘”的称号。她在城内待了几天之后,便给萨福克伯爵捎去了若干封信,要求他和他的英格兰手下们遵从上天的意愿,离开这座城镇。不过,英格兰这边的将领非常确信,贞德根本不知道上天真正的意愿(虽然这也无法改变他手下那帮愚蠢士兵的想法:他们觉得贞德如果不是能通灵,那就一定是个巫女,和巫女斗争根本就是徒劳),于是,贞德再次跨上她的白色战马,举起洁白的旗帜率军进发。

围城的军队守住了桥及几座坚固的桥头堡,“奥尔良姑娘”便来攻击他们。战斗持续了十四个小时。贞德亲手树起一架云梯,向城墙上爬去,不想被一个英格兰兵射中了脖子,跌进战壕里。人们把她抬去做手术,好取出箭来,在疼痛的折磨下,她和普通女孩儿一样痛哭叫喊。可过了一会儿,她又说,圣灵的声音对她说话了,安抚她平静下来。片刻后,她便起身重新冲在了战斗的最前线。英格兰兵之前看到她掉下梯子,都以为她死了,现在见她又在冲锋陷阵,一阵异样的恐惧感在他们当中蔓延开来。有些士兵甚至叫喊说他们看到圣米迦勒骑着白马(应该是贞德)在为法兰西而战斗。桥和桥头堡都失守了,英军次日便烧毁了一连串的堡垒,离开了这里。

然而萨福克伯爵并没有撤退太远,只是退到了几公里之外的雅尔若。“奥尔良姑娘”在那儿围困了他,伯爵最终沦为阶下囚。白色旗帜在城墙上升起之后,贞德被石头砸中了脑袋,再一次跌入战壕。可躺在地上的她却更卖力地叫喊:“去吧,我的同胞们!什么都不要害怕,胜利的果实是主赐予我们的!”在圣女贞德取得这次胜利之后,几个其他先前反抗王太子的要塞和地区都不战而降。在帕泰,她击败了英军的残余力量,在一千二百名英格兰人长眠之处插上了胜利的白色旗帜。

因为第一部分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为了履行让王太子加冕的职责,贞德催促王太子前往兰斯(王太子向来对有战斗的地方唯恐避之不及)。王太子本来并不急着加冕,因为前往兰斯路途遥远,所经之地还会碰到英格兰人和勃艮第公爵他们的势力,在国内依旧强大,但他还是带上一万士兵起程了。“奥尔良姑娘”也在此身着耀眼的铠甲,骑上了她的白色战马。军队每到一个城镇,如果对方很快投降,士兵们就对贞德百般信任;但若是城镇稍有反抗,士兵们又会私下议论说贞德是个骗子。特鲁瓦便是典型的第二种情况。不过后来,这个镇子还是在一个叫作理查德的修道士劝说下投降了。理查德修道士原本也对“奥尔良姑娘”将信将疑,可他在给贞德以及她进城时跨过的门槛都洒了圣水之后,发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于是,他和其他那些老乡绅们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相信了贞德,并成为她的得力助手。

他们继续策马前行——“奥尔良姑娘”、王太子还有一万名对贞德时信时疑的士兵留下了一路的蹄印和脚印。终于,一行人马来到了兰斯。在兰斯大教堂,王太子终于在众多民众的注目下加冕成为了查理七世。手握白色旗帜的少女就站在国王身边,见证他的胜利。她跪在国王脚边,泪眼婆娑地说,圣灵启示她去做的事情,她终于做到了,现在她唯一的请求,就是立刻回到她遥远的故乡,回到她执拗地不愿相信神迹的父亲身边,回到她最初的那位乡下车匠随从的身边。可国王不答应,他不但给了她与家人尽可能尊贵的封号,还赐予她伯爵级别的报酬。

啊!奥尔良姑娘!倘若那天你脱下戎装,布衣还乡,回到那小小的教堂和旷野山岭之中,忘掉这一切,嫁个好人家,听听小孩儿的嬉闹,而不是听到什么奇怪的声音,那你该是多么幸福!

img

图22-4 查理七世加冕

可惜事情并没有这样发展。她继续辅佐国王(她在理查德修道士的陪同下为国王上下打点),努力想要提高下等士兵的生活水平。毫无疑问,她依然虔诚信教,大公无私,生活简朴。然而,她还是多次请求国王放她回家。有一次,她甚至脱下闪亮的盔甲,将之挂在教堂里,表示再也不会穿它。可每次国王都成功把她劝回自己身边——她对国王来说还有利用价值。就这样,她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渐渐走向死亡。

贝德福德公爵很有才干。此时的他正在英格兰政坛初展拳脚,与法兰西再度开战,又拉拢了勃艮第公爵。这让查理颇为苦恼,查理有时候会问“奥尔良姑娘”,圣灵的声音对此有什么看法。然而,圣灵的声音现在就像迷茫困惑的普通人一样自相矛盾、含混不清,一会儿这般、一会儿那般,使得圣女的威信日益消损。查理前往反对他的巴黎,袭击了圣奥诺雷郊区。在战斗中,贞德又被击中,掉进了战壕,这次她却被全军给抛弃了。她无助地躺在尸堆中,倾尽全力才爬出来。之后,她的一些信徒转而投奔了与贞德敌对的另一个圣女,拉罗歇尔的凯瑟琳。她声称自己受神的启示,能说出哪里埋藏了宝藏——虽然她从没说中过。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贞德又折断了那把古老的剑,有人便说她的力量也随着剑一并折断消失了。贞德在最后一战——围攻勃艮第公爵镇守的贡比涅的战斗〔18〕中,依旧表现英勇,却被撤退的部队卑鄙地抛下了,于是她转身面对敌人,孤身奋战到底。最后,一名弓兵将她拉下了马。

哦,抓住了这个可怜的农家女,英军这下可得意了,他们唱起了感恩之歌。他们指控她是使用巫术的异教徒,还随意指控其他罪行。审讯人员由法兰西宗教法庭庭长等人轮番担当,从这位大人物到那位大人物,直到他们自己都懒得去想还有什么人物能来审一审贞德!她最终被博韦主教〔19〕以一万法郎的价钱买下,关进了狭小的牢房。她又成了普通的贞德,不再是什么“奥尔良姑娘”了。

我根本就不想跟您说,这帮人是如何颠来倒去地把贞德审了又审,又通过百般折磨来让她说出一切,而各路学者又是如何极尽乏味之能事来消磨她的意志。贞德被押出监狱审问,来来回回有十六次之多。他们折磨她,诱骗她,同她争论,搞得她身心俱疲。最后一次审问中,她被带到鲁昂的一处墓地。这里有绞刑架、火刑台和柴火等阴暗的陈设,一旁站着个刽子手,还有个修道士站在讲道坛上准备做一场庄严的布道。即便在这种时候,这个可怜的姑娘还是坚持维护着国王,维护那个百般利用她之后又抛弃了她的卑鄙小人。她对自己所遭受的谩骂充耳不闻,却勇敢地替国王辩护,实在令人动容。

在贞德这样的年纪,求生是种本能。为了活命,她签署了别人为她准备好的声明——因为不会写字,她就画了个叉来代替。声明表示,她所看到和听到的种种都来自恶魔。在承认过去的一切都是扯谎,以及表示从此再也不穿男装之后,她被判处终身监禁,“以艰难为食,以困苦为水”〔20〕。

即便她“以艰难为食,以困苦为水”,圣灵的身影与声音还是很快就再次出现了。这是自然的,禁食、孤独与焦虑的精神状态都大大恶化了她的病情。贞德不仅又觉得自己能够通灵,还在寂寞难耐之下穿上了牢房里的男装——那是专门留在这儿用来引诱她的。她之所以上当,或许是为了怀念过去的荣光,或许是听到想象中的声音叫她这样做。但这么一来,贞德又成了那个被指控会用巫术的异教徒,身上的种种罪行都故态复萌。这回,她被判火刑。在鲁昂的集市上,修士们给她穿上专门制作的丑陋服饰,一群教士和主教坐在走廊里看着,不过,其中一些人碍于基督徒的颜面而不愿看到这不堪的情景,选择了离开。人们最后看到的,是这位姑娘双手握着十字架,在烟雾和火光中惊声尖叫,她一边呼唤着基督,一边被烧成了灰烬——她的骨灰最终被撒进了塞纳河。然而,到了最终审判日,这些灰烬将会从河底升起,去声讨谋害她的人。

img

图22-5 圣女贞德遭到审讯

img

图22-6 圣女贞德被处以火刑

自贞德被捕之日起,上至法兰西国王,下至所有朝臣,没有一个人想过要救她。说不定他们压根儿就没有真正信任过她,或者他们觉得赢得胜利靠的是他们自己的战术和勇气,与贞德无关。他们越是装作信任贞德,就越是让贞德对自己深信不疑。她从来都是真诚待人、勇敢无畏、无私奉献,但那些无时无刻不虚伪的人总是虚伪地对待自己、虚伪地对待彼此、虚伪地对待国家、虚伪地对待上苍和大地,他们自然也会像忘恩负义的禽兽一样对待这个无助的农家女。

在风景如画的鲁昂老城,大教堂的塔上野草丛生,庄严的诺曼街道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曾经燃起的宗教火焰业已熄灭。今天这里有一座圣女贞德塑像,表现了她受难时的痛苦模样,还有一个广场,也以她的名字来命名。我看过一些现代塑像,甚至包括一些国际大都市的塑像,但它们所纪念的都是一些转瞬即逝的东西,对世界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说到底,也都是些徒有其表的虚伪玩意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