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史诗
最早的史诗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巴比伦文学的代表作,是已知的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史诗,比《荷马史诗》早大约1500多年。它大体上是古代两河流域神话传说精华的汇集,特别是同早期苏美尔关于吉尔伽美什的英雄传说《吉尔伽美什和阿伽》等有直接的联系。从它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来看,显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最初属于口头创作,后来经过诗人们的不断加工完善,最后定型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史诗共3000余行,用楔形文字分别记述在12块泥板上;一些研究者认为第十二块泥板是后人加上去的。吉尔伽美什的名字被保存在苏美尔最古老的国王名录里,可见史诗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
《吉尔伽美什》通过比较原始的但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同自然暴力和社会暴力斗争的某种情景,颂扬了为民建立功勋的思想和英雄行为,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认识意义,其中为民造福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启发作用。史诗的基调原为歌颂英雄,但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宗教祭司的窜改和加工,它在很大程度上却变成探索人生奥秘的宗教哲理诗了;而探索的结果又导致了命中注定、死生无常的消极悲观的结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歌颂英雄的主题。
关于史诗的情节,大致可以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史诗的主人公吉尔伽美什在乌卢克城的残酷统治,以及吉尔伽美什与恩奇都的友谊;第二部分叙述吉尔伽美什与恩奇都结成友谊之后,一同出走为人民造福,成为被人民爱戴的英雄;第三部分描写吉尔伽美什为探索“死和生命”问题而进行的长途远游;第四部分(第十二块泥板)记述吉尔伽美什同恩奇都幽灵的谈话。
《吉尔伽美什》比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从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历史面貌,表现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的生活和斗争,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记载大洪水章节的泥板
特别是在艺术表现上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它继承了苏美尔文学的优秀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民间口头创作的特点。史诗的故事情节发展比较自由灵活,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纳入了一些远古神话传说。如伊斯塔尔女神被救,向吉尔伽美什求爱遭到拒绝的故事,关于大洪水的故事等等。其中大洪水的故事具有很大的意义,构成了以后《旧约》中大洪水故事“诺亚方舟救渡”的基础。
史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它既写人,又写神,善于把神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把人赋予神的特性,把神赋予人的感情。在描写上,如芬巴巴的神秘的杉树林,吉尔伽美什长途跋涉中的不平凡见闻和经历,战胜威力强大的“天牛”的场面,等等,都给人以新奇之感。
史诗中还采取了联想、反复、排比、象征和夸张等艺术手法,比较生动形象地歌颂了英雄人物,表现了人物的思想行为和精神面貌。如多次通过梦境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预示即将发出的事件,通过哭泣的场面来渲染感伤的气氛等,都增强了艺术感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