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艺术最罕见的石窟
雕刻艺术最罕见的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又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石窟四壁雕有千万个大小佛像,雕饰奇伟、设计精巧、雕工圆润、规模宏大,为世界雕刻艺术之罕见。
这座世界驰名的艺术宝库位于山西大同市城西16千米的周山崖,大部分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到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之间,历时30余年完工。
云岗石开凿在武周山南壁的侏罗系砂岸上,岩石坚硬,加上这里低温少雨,使塑像不易风化侵蚀。石窟东西绵延1千米,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现存主要洞窟53个,佛像、菩萨、飞天等造像5.1万多个,此外还有众多的飞禽走兽、楼台宝塔和多种装饰,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最小的只有几厘米,这些石雕造像各依岩石所异,并被组织在巧妙的构图之中,神态各异、生动多姿,描绘的虽然大都是宗教神话故事,却极富有人世间的生活气息。

云冈石窟
在这绵延1千米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的石雕,巨石横亘,石雕满目,蔚为大观。他们的形态,神彩动人。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游人。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面目和衣饰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波斯色彩。这是我国古代人民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云冈石窟,是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和融合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这些石雕像,法相庄重,精力绝伦,巨壮饱满,而且绝无斧凿的痕迹。其设计之精巧,雕工之圆润,规模之宏大,叹为观止。素有“山堂水殿,烟寺相望”、“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之称。
大同云冈石窟的石雕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艺术技巧和创造才能,不仅给人以丰富多采的艺术观赏,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雕塑、建筑、音乐、装饰等艺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