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称奇的万里长城
世界称奇的万里长城
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气势雄伟,像一条矫健的巨龙,绵延逶迤,腾跃在崇山峻岭之间。它东起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河北省山海关,西抵有“天下雄关”之称的甘肃嘉峪关。长达12900余里,这个规模巨大的建筑工程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城作为工程建筑体是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燧四部分组成。城墙是长城的主体,一般随地势而筑。以居庸关北口海拔达1000多米的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为例,城墙用整齐的条石和大城墙砖砌筑而成,非常坚固。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墙基平均宽为6.5米,墙顶宽5.8米。墙上可容5马并骑、10人并排行进。城墙顶上有宇墙、垛口和了望洞、射眼等防御工事。每隔数百米筑有两层堡垒,顶层可以巡逻放哨。烽燧也叫烟墩或烽火台,一般建在高山平顶或平地转折处,专为传递军情之用。有人计算,修筑这万里长城大约需要18000万立方米夯土和6000万立方米的砖石。这样多的砖石土方,从备料运输到砌成万里长城,可见工程之浩大。

嘉峪关
建造这样浩大的万里长城,不是一日之功,它经历了许多朝代的不断修建,才有今日的长城。万里长城,是个大概的说法。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它们相加,总长度超过10.8万华里。
据历史记载,我国长城自公元前7世纪战国时代就开始修建,秦、西汉、西晋、北魏、北齐、北周、隋、唐、明等十几个朝代都曾经或大或小修建过。秦始皇时代修筑的长城,是在秦、魏、赵、燕等诸候国旧有的基础上连接和增建而成的。秦朝以后,历代王朝,也在维修和新修方面作了极大努力。汉武帝时在阴山以北修筑了一道“外长城”。实际上是长城内的一道前哨防线。外长城起自新疆,直达黑龙江的西面,全长近两万里,是我国古代修筑的最长的城墙,以后逐渐荒废。现在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仍然可见它的遗址。长城修筑规模最大的是明代。据传,明代在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数十分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这块砖如今依旧保留在重关的小楼上。

万里长城
现在所见的长城,大多是在明洪武至万历年间修筑的。前后共18次,历时100多年才完成。其中嘉峪关到山海关一段,由于工程质量较高,大部分保存完好。美国宇航员登月后回望地球,用肉眼就能看到我国的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