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古城
最大的古城
现存的我国最大的古城南京城,东连钟山,西据石头城,南贯秦淮河,北带玄武湖,全城周围共长33.65千米,目前还留有20千米左右,城内南北长达10千米,东西也长达5.5千米之多,在明代是世界上第一大城了。
南京古城,是在明代扩建成大城的。基本上分两个阶段进行,前后历时21年之久。第一阶段自1366年8月至1367年9月,以改筑旧城为主。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下集庆(元代称南京为集庆),建立应天府。第二年听了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就准备修筑城墙。1366年8月起,用了一年时间改筑并加固了应天府城。第二阶段,自洪武二年(1369)至洪武六年(1373),以筑新城为主。也把六朝、南唐时遗存下来的部分旧城包括进去,拓宽加高。扩建部分主要是在城东和西北面。北面一直扩展到临近长江的狮子山。明建南京城还特别注意到军事作用,除充分利用历代江防要塞作基础外,还将覆舟山、鸡笼山、狮子山、清凉山等十多个大小起伏的山丘围在城内,居高临下,利于防守。
明南京城共有垛口13616个,藏兵窝铺200座。城墙最高处18米以上,最低处也有6米,平均高度为12米。城墙顶全部以石铺道。南京城原有城门13个,每门的工事坚固。明代建城时,用条石作城基,用特制的大型城砖砌墙,以石灰、糯米汁或再加桐油作浆。因此,城墙极其坚固。

明南京图
城市居民市肆区集中在旧城,其中有大片新建的第宅,如徐达宅(在大功坊,今瞻园路),常遇春宅(在常府街,今杨公井东),汤和宅(在城南信府街)等;还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和商店。市区主要街道两旁是店铺和买卖货物的“官廊”,还有几十处大小市场。在特定地点,由国家建酒楼和供出租的“官廊”,对实现规划所规定的商业区有引导和促进作用。这也影响到明代的北京城。
城市对外交通主要依靠水运。城西北沿江一带(今下关和三汊河)是交通和对外贸易的枢纽,设有龙江关、龙江市和接待外国商人的龙江驿。经长江而来的物资由三汊河溯秦淮而上,集中于西南部清凉、石城、三山、聚宝四门,所以这一带建有许多仓库、酒楼和客店。招待外国使臣的会同馆和乌蛮驿,则在通济门内靠近文武官署的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