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系统阐述文艺理论的著作

最早的系统阐述文艺理论的著作

《诗学》是古希腊著名美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原名为《论诗》,现存26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现存的《诗学》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包括第1~5章,主要分析了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以及各种艺术由此而形成的差别,进而指出了诗的起源,还追溯了悲剧与喜剧的历史发展;第二部分包括第6~22章,这部分讨论了悲剧,它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写作风格等;第三部分包括第23~24章,讨论的是史诗;第四部分是第25章,讨论批评家对诗人的指责,并提出反驳这些指责的原则和方法。第五部分是第26章,比较了史诗与悲剧的高低。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摹仿是把艺术和技艺制作区别开来的基础,也是学术分类和界定个别艺术的本质的基础。人在摹仿中既可满足其求知欲,又可获得审美的愉悦,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摹仿的天性。

img16

亚里士多德头像

《诗学》讨论的核心是悲剧。亚里士多德首先对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这个定义涉及到了悲剧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和悲剧的功能等方面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是由六个要素构成的,即情节、性格、思想、台词、扮相和音乐,其中情节和性格是最为重要的。就情节安排而言,诗人应当遵循事件发展的可然律或必然律,应当使情节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就性格描绘而言,应当恰当、逼真、前后一致。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悲剧的主人公应当是一些并非十全十美,亦非十恶不赦之辈,他们应当是好人,但又有一些缺限和过失,由此而给自己招致了灾祸,这样悲剧才能激起我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才能使我们的情感得以净化。

《诗学》是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它对西方后世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有些观点曾被近代新古典主义奉为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