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长篇动画片
影视篇
影视是电影和电视艺术二者的合称或简称。影视艺术是运用画面构图、镜头、蒙太奇、光影、色彩、声音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象审美情感的艺术样式。影视是一门全新的艺术,虽诞生较晚,但却后来居上,具有囊括与整合所有艺术形式的优势。下面就我们看看那些影视之最。
最早的电影
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是法国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3月22日在巴黎“本国工业提倡协会”上放映的《工厂大门》。卢米埃尔(1864~1948)是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
那一天,台下坐了30多位热心的观众,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的银幕上。只见一辆精致的大马车由三匹高头大马拉着,迎着人们飞奔过来。观众席里立即引起一阵骚动,几位胆小的妇女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要给马车让道,可马车却很快拐了个弯,在银幕上消失了。人们这才意识到马车只在银幕上,不由得吐了吐舌头,又摸黑坐回座位上。影片继续放映,不一会只见瓢泼大雨哗啦啦地下个不停,有些观众竟不由自主地撑起了雨伞。银幕上动作逼真,情节生动而有趣,引起观众极大乐趣,他们不时发出欢呼、惊叹和惋惜的声音。当放映结束时,人们还久久不愿离开,他们兴高彩烈地议论着刚才的电影镜头,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多么美妙的幻境啊!”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次放映电影的情况,这部影片是由主持人卢米埃尔自己拍摄的。情节很简单,就是摄下了在工厂干了一天活的工人们离开厂门时的种种情景。影片胶片只有70米长。乔治萨杜尔说“至今还使人感到一种朴素的魅力。”大门在略靠右边,在中间靠左的地方还有一个小门,因为光线暗,所以是黑色的。大门和小门刚好形成黄金分割。从大门出和从小门出的人,在构图上,也形成力量的平衡。

卢米埃尔兄弟
卢米埃尔还自己设计了一个“活动电影机”用它放映了《婴儿的早餐》、《墙》、《火车进站》、《马掌匠》等十部短片。这些影片向人们展现了喧哗的城市街道、蔚蓝的海滨浴场、雄纠纠的士兵队伍、高大的火车站和绿树成荫的公园等场面。据说,卢米埃尔的影片都是在家里用水桶洗出来的。这些就是早期的无声电影,它们没有配音,并且是黑白的。人们风趣把称之为“伟大的哑巴”和“色盲世界”。
最早的科幻电影
最早的科幻电影是法国著名电影创始人乔治·梅里爱在1902年拍摄的科学幻想片《月球旅行记》。《月球旅行记》是一部黑白无声科幻电影。这部电影内容大体上是基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以及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小说《月球上的第一批人》。乔治·梅里爱担任了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全片全长14分钟,16帧/秒。
故事讲述的是6名勇敢的天文学家从地球到月球的旅行的经过。为了能到达月球,他们建造了一个子弹形的太空舱,并将装入一台巨大无比的大炮中来发射。天文学家们进入太空舱后,一群美女将太空舱推入大炮并将其射入太空。月亮像一张脸看着太空舱逼近,并被这个子弹型的太空舱击中了眼睛。

月球旅行记
在月球安全着陆之后,天文学家们走出了太空舱,铺开带去的毯子休息了一会儿。在他们睡着的时候,他们梦到了女神游乐厅的女演员们。月球上的天空突然开始下雪,他们醒了过来。他们找到了一个洞窟藏身,在那里他们发现了巨大的蘑菇。一名天文学家想打开了伞,但伞立刻扎进土里,也变成了蘑菇。这时一个塞勒尼特人(一种生活在月球上的外星人,显然是半人半虫)出现了,但一名天文学家很轻松得消灭了他(塞勒尼特人被棍棒或伞击打后就会爆炸)。更多的塞勒尼特人出现了,天文学家们已难以招架。最后塞勒尼特人将天文学家们押解到他们的首领面前。一名天文学家冲到首领面前,从宝座上揪下首领,并把它摔到地上使其爆炸。
最后,天文学家们跑回了他们的太空舱(一路上还在消灭追赶的塞勒尼特人)。5个人进入了太空舱,而第6个天文学家用绳索将太空舱拉到悬崖边,并与其一道坠入太空。这时有一名塞勒尼特人在掉下悬崖时抓住了太空舱。太空舱、舱外的那名天文学家和塞勒尼特人穿越了太空,掉入了地球上的海洋,最终被一艘船发现,并被拖到岸边。至此,全局结束。
月球旅行记被认为是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其创新的动画效果也非常著名。梅里爱在这部影片中采取神话剧的传统风格。影片成功地创造了一些彼此非常协调并充满幻想色彩的服装和布景,并利用蒙太奇技术和特技手段成功地表现了炮弹飞向月球以及在月球表面降落等场面、月球表面和内部景像也表现得蔚为壮观。
最早的有声影片
最早的有声电影是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是一部美国歌舞片。它是第一部全片使用同步对话的电影,它标志着商业性有声电影的出现和无声电影的结束。
电影开始时年轻的杰基·拉宾诺维茨,不顾他虔诚的犹太家庭的传统,在啤酒店里唱流行歌曲。杰基的父亲是一名犹太教堂内的领唱,因为杰基的行为而惩罚他,杰基因此离家出走。几年之后,杰基改名为杰克·罗宾,成为一名杰出的爵士乐歌星。
1917年山姆森·雷佛森看了一个叫《小罗宾逊·克鲁索》的音乐剧。在该剧中一个叫艾尔·乔森的年轻歌手抹黑脸表演。雷佛森看完该表演后写了一个题名《赎罪日》的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基于乔森的生平写的,后来他把这个故事改写为音乐剧《爵士歌王》。华纳兄弟购买了该剧的电影权,但乔治·杰塞尔因为拿不到理想的薪水不肯出演。最后华纳兄弟请艾尔·乔森表演。电影历史学家多纳德·克拉夫顿称乔森是该电影最好的选择。他写道:“这位抹黑脸唱爵士乐歌曲的歌手当时正处于他知名度的顶峰,就像后来的摇滚乐明星一样。乔森用他源于非裔美国人生动和性感的歌曲和手势打动了观众。”乔森接受了该角色,并成为该电影最主要的经济资助人。
其实在《爵士歌王》前也已经有有声电影了,但是其对话都非常短。大卫·格里菲斯1921年拍的《梦幻街》在纽约上演,里面有一段唱歌的段子,以及人群的噪声。电影前还有一段声音,包括格里菲斯对观众的演讲,但是电影内没有对话部分。类似地,华纳兄弟第一部使用维塔唱片技术的电影《唐璜》(1926)以及数部次年拍摄的电影都只有音乐和声响。而《爵士歌王》除了包括音乐、声响外,还有唱歌和一些同步的对话,才算得上是第一部有声电影。
镜头最长的电影
《俄罗斯方舟》俄罗斯当代影坛最重要的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导演的,创下了两个世界之最:一是它拥有着电影有史以来最长的长镜头;二、它是世界第一部只有一个镜头的电影长片。
所谓“长镜头”,是指用一个镜头连续地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拍摄而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不间断镜头段落。常规的长镜头,拍摄时间一般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可在圣彼得堡一个博物馆的宫殿里,索科洛夫用高清晰度数码摄影机一次性连续拍摄了90分钟,没有间断,也没有切换。一部电影一个长镜头,把他钟爱的长镜头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俄罗斯方舟》海报
《俄罗斯方舟》的剧情很简单:一个生前拍电影的幽灵,突然堕入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宫。在这里,他能任意穿行不同的世纪,并遇见了一个穿着古怪、举止优雅的欧洲幽灵。欧洲幽灵说,自己原先曾做过外交官,现在他在这里迷路了。于是俄国幽灵给欧洲幽灵带路,一同在这座宫殿里漫游了从彼得大帝时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近三百多年的俄国历史。在这里,他们看见了著名的叶卡捷琳娜女皇,看见普希金,以及形形色色不同历史阶段的人们。一路上,欧洲幽灵对俄罗斯的音乐、绘画乃至皇宫礼仪和收藏惊叹不已。最后他们参加了帝俄时代的一个盛大宫廷舞会。欧洲幽灵跟俄国幽灵告别,他说自己非常喜欢这里,不想再去别的时代了。于是,一次跨时空的文明和历史之旅在影片绵长、婉约的乐曲中宣告结束。
影片将尽可能准确地重现发生在这座宫殿里的历史事件,尤其是通过现代先进的媒体技术。观众将跟随着摄影机进入古老的宫殿中,遇到彼得大帝,陶醉在欢快的舞会中;将参加尼古拉斯一世迎接外国使者的招待会;和著名艺术家在他的作品前聊天。历史,政治,视觉艺术,音乐,舞蹈,将完美地融合到影片中。索科洛夫称影片是多种艺术形式的混合体:剧情片,纪录片,音乐剧。宫殿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
《俄罗斯方舟》在那一届的戛纳没有得到任何奖项,但索科洛夫对传统电影美学所做登峰造极的挑战,还是震动了世界影坛。索科洛夫曾说,这部电影他已经构思了15年,是数码摄影技术的发明,给他实现自己的构想提供了前提。
名称最短的影片
最短的电影名称只有一个字母“Z”,是希腊裔的法国导演加夫拉斯(1933~)于1969年以希腊法西斯右派军人统治为背景,拍出了一部轰动世界的影片,被称为西方政治电影的鼻祖和典范作品。
《Z》突破了以往电影中含蓄曲折地表现社会矛盾、揭露社会阴暗面、批评政府的做法,而把矛头直接指向当时仍在执政的希腊右翼反动政权。影片取材于希腊左派议员戈·兰布拉斯基被杀的真实事件和调查过程。
20世纪60年代中期,希腊右派军人集团执政,在国内实行残暴统治,想把希腊变成一个军人专制的国家。左派议员兰布拉斯基曾对这股反动势力发动过猛烈抨击,也正因为如此,他遭到右派军人的嫉恨,于1963年5月被兰布拉斯基被军人政府雇用的黑社会杀害,此案一直拖到1967年才进行审理。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事件的主谋,右派军人米兹将军竟然被宣告无罪,而直接参与谋杀的人也只判了几年和几个月徒刑。这样的审判结果引起希腊国内正义人士的愤慨,人们看到法西斯主义的阴影在政府中的浮动。影片拍摄为了避免希腊军政府扼杀此片,只用“Z”作为影片中的主人公的名字,把发生地称为“地中海某国”。当然“Z”还有其他含义,它在希腊文中有“仍然活着”的意思。

加夫拉斯
这部影片开创了纪实与虚构浑然一体的叙事风格,用侦探片的形式来表现真实的政治事件。首先制造了一个车祸的悬念,随着法官对案情的调查不断深入,证人不断遭到暗算,情节跌宕起伏,最后真相大白,四名高级官员受到指控,这些高官的拙劣表现又使影片从严肃的调查转入一个闹剧性的高潮。通过这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导演提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深思的政治问题。加夫拉斯首创的这种政治侦探片的风格,不但赢得了观众,而且还被许多导演仿效,成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拍片手法。影片问世后震惊了西方世界,大受观众的欢迎。由此西方也掀起了一股“政治电影”热潮。《Z》获1969年戛纳电影节奖,并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最长的系列电影
系列电影《黄飞鸿》不少于100部,是最长的系列电影。影片记录一代武术宗师黄飞鸿力克强敌,为国为民的高尚形象。该系列影片经典部分多数由徐克执导,黄飞鸿的角色多由李连杰担任。徐克的黄飞鸿第一集可以说是武侠片经典,至今也未有大将风范还有些腼腆的的李连杰在片中略嫌稚嫩的饰演了一代宗师黄师傅。黄飞鸿的形象,塑造得就十分出色,一反当时流行的嬉闹功夫片的形象,而是回归到五六十年代的黄飞鸿全盛时期的“高大全”标准,而且徐克独特的仰拍和李连杰功架十足的作派,比起当年关德兴老人家来说,少了几分稳重和江湖气,却多了几分宗师气派和现代气息,堪称李连杰最佳的演出。

李连杰扮演的黄飞鸿
另一方面,徐克一直心忧天下关心家国政治的胸怀,在影片中也有很多体现,如开始段落洋人传教士与广东茶楼的对比,如黄飞鸿对西洋技术与民族传统的正确品评,都把黄飞鸿的形象由当年一个乡野老拳师发展成为影片中令人景仰的武林一代宗师。
黄飞鸿(1847~1924)确有其人,原名黄锡祥,字达云,祖籍广东西樵岭西禄舟村,出生于广东南海县佛山镇,是岭南武术宗师及名医,南拳流派洪拳的名家。黄飞鸿自5岁习武,得家技真传,又拜铁桥三传人林福成为师,学得铁线拳;从宋辉镗处又学得无影脚。黄飞鸿年轻时曾在佛山、广州一带卖武。1863年留在广州第七甫为铜、铁行工人授武。之后为三栏行(果、菜、鱼栏)工人武术教练。1868年起在西关设跌打医馆。从此偕徒在在佛山及广州一些场馆中、如在佛山政桥卢九叔的蟀场任“睇场”(现场保镖)。除了武术外,黄飞鸿同时精于医药。黄于1886年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馆,赠医施药,救治病人。

黄飞鸿本人
有流传说黄飞鸿曾经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任医官及军中技击教练,更随刘永福赴台抗击日军,之后又任广东民团总教练。黄飞鸿的绝技有:双飞铊、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等。此外,黄飞鸿也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
五六十年代香港便已拍摄了接近八十套以黄飞鸿为题材的电影。当中黄飞鸿一角,除了两套为白玉堂,俱由关德兴担当;而反面角色几乎全部由石坚演出。故港人常称关德兴为“黄师傅”;形容大奸大恶也有“奸过石坚”一词。之后成龙、刘家辉亦有演过少年时期的黄飞鸿。近年徐克拍摄黄飞鸿电影更非常成功,黄飞鸿一角多由李连杰担任。
污秽语言最多的电影
《南方公园完整未删节剧场版》由于该片的用语粗俗,被收入2001年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最污秽语言电影”。全片使用了399个脏字,平均每6秒钟就出现一次。其中有146次“fuck”,79次“shit”和66次“bitch”,128次侵犯性手势和221次血腥场景。
《南方公园》的原装英文版名称为《SouthPark》,其他译法包括《衰仔乐园》(港版翻译)或《南方四贱客》,是美国喜剧中心制作的一部动画剧集,由MattStone和TreyParker创作。1997年首播,至今已播到第13季。主角为科罗拉多州虚构的南方公园小镇的四名8岁的男孩。节目采用了模仿静态纸板动画的画风。南方公园经常通过歪曲式的摹仿来讽刺和嘲弄美国文化和社会时事的方方面面,挑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和禁忌。

《南方公园》电影版海报
《南方公园完整未删节剧场版》是美国系列动画剧《南方公园》的电影版本,发行于1999年,并于同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喜剧/音乐剧电影奖提名。该影片融合了大量迪士尼动画电影及百老汇歌剧的表演形式,并通过自身故事针砭时政,极尽恶搞、讽刺之能事。影片中12首歌曲由特雷·帕克、马克·沙曼和马特·斯通创作。歌曲《都怪加拿大》更是获得奥斯卡最佳歌曲奖提名,歌曲《操你大爷》获得MTV电影奖最佳歌曲演绎奖。该影片在美国国内由派拉蒙影业公司发行,在美国国外地区则由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发行。
影评家对评价该片为对政治进行机智且有趣讽刺的电影,该片在烂番茄网站被评分高达80%。2008年,该影片被《娱乐周刊》杂志列入“最期待续集的25部影片”和“过去25年来最搞笑电影”。据说该片在伊拉克被禁播,因为片中萨达姆·侯赛因被描述成为恶魔撒旦的情人。
电影史上最昂贵的影片
借助影像技术诠释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的尝试始于1915年。迄今最有名的两个电影版本是由好莱坞导演金·维多和前苏联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分别于1956年和1968年执导拍摄完成。前者云集了奥黛丽·赫本、亨利·方达等众多好莱坞明星,后者则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1968年前苏联版的《战争与和平》影片拍摄耗资高达5亿6000万美元(计通货膨胀),堪称世界电影史上最昂贵的影片。影片拍摄得到了前苏联军方的大力协助,试图让片中兵力尽量与实际战役的参战人数基本相同。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为动用临时演员最多的影片之一,参加该片拍摄的临时演员多达30万人,超过本片的只有1982年的《甘地传》。在武器道具方面,制造了160门沙俄时代型号的大炮,手枪、步枪和刀剑各8000多支;制造了205辆当时式样的马车、拖车等车辆。为了进行航拍准备了30多架直升飞机和3架喷气式飞机。此外使用的公共汽车、卡车等已经无法统计。40吨燃油(包括汽油和煤油),52吨发烟用火药,23吨枪支发火用火药,16600枚手榴弹,6600枚发烟弹,4500条导火线。

前苏联版《战争与和平》海报
这是一部制作精致、构思严谨的巨片。场面壮阔,气势磅礴,继承了前苏联在拍摄历史题材影片方面的传统,完美地融托尔斯泰原著精神于其中,再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罗斯大地广阔的历史画卷。影片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影片继承了前苏联在拍摄历史题体材与军事题材影片方面的传统,完美的融托尔斯泰原著精神于其中,完整地再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罗斯大地广阔的历史画卷。影片耗时五年,极其忠实地复制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在这部影片中战争情节和舞会情节表演的非常出色,但整体水准参差不齐。影片长达6个半小时,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因此自在前苏联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81年3月,本片在墨西哥电视一台和二台首次播出,创下了电视台播放最长影片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历史票房收入最多的电影
第七十届(9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又名《铁达尼号》,上演不到20天,票房就超过了两亿美元,到1998年4月已近11亿美元(国内票房为3亿元人民币)。它是历史票房收入最多的电影。
1912年4月,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船上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在途中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死亡者无数,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以这次真实事件为题材拍摄的。
1997年,融合卡梅隆五年多心血的《泰坦尼克号》终于驶进全球各大影院。卡梅隆说:“泰坦尼克号这艘梦之船的首航在噩梦中悲惨地结束了。正是人类独有的弱点:傲慢、自负和贪婪将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碾转粉碎。我拍摄这部影片既想再现这艘巨轮既有浓重悲剧色彩的死亡之旅。又想展示它短暂而又壮观的生命历程。在剧中重现泰坦尼克号的美仑美奂,表现出的乘客和船员们的激情、乐观和希望的同时,在揭示这场灾难中人类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泰坦尼克号》是警世箴言,是一面人类时时审视自已劣根性的明镜。它还是一则包容信念、勇气、牺牲,当然还有爱的不朽传奇。”在接受最佳导演奖时,卡梅隆还提议为“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死难者默哀。

《泰坦尼克号》中的经典动作

詹姆斯·卡梅隆
詹姆斯·卡梅隆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美国导演,他曾经两度创造电影投资的最高纪录,拍摄过一部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泰坦尼克号》),平了一部影片获得奥斯卡奖数目的纪录,并且每一部影片都为以后的电影树立了技术的标杆。
卡梅隆这部豪华影片几乎银幕上每一平方毫米都是用美元堆出来的。这部影片奇迹般地、空前地卖座使它成为好莱坞20世纪末电影的象征。詹姆斯·卡梅隆登上了世界商业电影的最高峰,并因此而名留青史。
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的电影
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的电影是美国1959年的《宾虚》,共获奖11项。本片于1959年根据圣经故事改编拍摄,场面宏伟气势磅礴,是历史上最壮观的影片之一。该片史无前例的获得了第32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威廉·怀勒),最佳男主角(查尔顿·赫斯特),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彩色),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响,最佳原著电影音乐,最佳电影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特技效果奖11项大奖,创下了奥斯卡颁奖史上的最高记录。
《宾虚》改编自卢·华莱士的长篇小说《基督故事》。它以新约时代为历史背景,以犹太人宾虚同罗马指挥官玛瑟拉之间的爱恨情仇为主线,通过个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罗马帝国对异族异域的侵略扩张和残暴统治,表现了犹太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坚定信仰。当两个人几经波折,终在赛马场上重逢,借着一场空前的马车战,他们的恩怨随着滚滚黄沙湮没。

《宾虚》海报
对于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成为影片中最具张力的一种力量,影片以“基督在世时”为特定的历史背景,探索了在基督的故乡这一特定地域中的“动荡不安的政治及宗教形势”,耶稣在主人公宾虚的一生当中反复出现,但从来没有露出过面容,“那只手仿佛从天而降,从银幕之外伸进来,递给苦难者一瓢水和求生的欲望”……浓厚的宗教色彩贯穿影片始终,但这种色彩不是神秘,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骄傲,一种信仰,一种坚毅而深沉的力量。
《宾虚》一片成功地表现出了基督教与罗马文化的融合过程。宾虚和玛瑟拉的斗争是两种文化的较量,前者代表着新潮的基督教文化,后者正是古罗马原有文化的维护者,后者的死亡说明守旧的东西总是要消失的。从深层意义上讲,《宾虚》还带有美国政治的冷战情结。
使用胶卷最多的电影
使用胶卷最多的电影是1979年由美国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执导的一部反越南战争的影片《现代启示录》。此片所花制作费高达3200万美元,共用去457200米胶卷。
《现代启示录》根据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之心》改编,但背景设置在越战时期的越南。内容讲述战争期间,一名美军特种部队军官奉命去刺杀另外一名叛逃并据地为王的美国军官。通过他在途中的种种经历,深刻地揭露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人性最深层的恐惧。
该片获1979年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以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音响两项金像奖。导演科波拉在这部战争题材影片中,融入了对人性、对战争、对现代文明的哲学思考,并且巧妙地将哲理性与象征性有机地融入整部影片的情节之中。影片的视觉冲击力也使人震惊。按照科波拉的导演意图,这部影片追求一种歌剧风格的戏剧光效,大量运用逆光、轮廓光、背景光等等,还专门施放了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的烟雾和烟火,使血腥的战场和神秘的丛林看上去如同五光十色的舞台,这样的造型效果也是对美国现代文明和侵越战争的讽喻。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也十分成功,该片主要人物中没有女性,是一部典型的男性题材战争片。由于以上种种,这部宜影片被评论界认为是最深刻、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越南战影片,
从整体而言,《现代启示录》的确是一部能够震撼人心的电影。片中第1骑兵师搭乘UH-1直升机,进行空中机动作战的片段,导演弗朗西斯·柯波拉匠心独具的配上了华格纳歌剧配乐《女武神的飞行》,展现出了军事行动的磅礡气势,却又同时衬托出了画面上战争进行的残酷血腥,这也成了影史上的经典片段。总而言之,深刻的寓意、宏大的场面、精彩的表演,再加上震撼人心的视觉造型,使得《现代启示录》真正如评论所言,成为了“一部登峰造极的战争史诗片”。

《现代启示录》在日本的海报
第一部有声动画片
《汽船威利号》是华特迪士尼全球第一出有声的动画片,动画片的主角是著名的米老鼠“米奇”。该片于1928年11月18日在纽约七十九街殖民大戏院上映,米老鼠的生日便定为了那一天。作为一部动画短片,该片在《帮会血门》正片之前放映,反响非常热烈,甚至有很多观众专程为了看米奇而到电影院,而并非为了看正片。
这是一部黑白有声动画,画面接近正方形,被收录在Walt Disney Treasures系列收藏DVD中的Mickey Mouse in Black &White中。华特迪士尼的哥哥罗伊·迪士尼建议给这部影片加上同步的声音,尽管片中仅有极少的几句对白,绝大多数声音都是来自音乐,这些音乐所带来的夸张和幽默的效果,足以使刚刚接触到有声动画片的观众们感到惊讶和兴奋。片内的米老鼠没有说话,只随着轻快的音乐跃动和吹口哨……结果,这可爱的形象博得观众的喜欢,并轰动了全纽约。随即米老鼠就成了举世闻名的“明星”。1932年,这部影片更获得了奥斯卡的特别奖。

米奇形象
《汽船威利号》被迪士尼公司官方指定为米奇出演的第一部作品。可以说是它造就了米奇、让华特迪士尼有名气,让濒临倒闭的迪士尼重生,并且让整个迪士尼王国的建立成为可能。
最受欢迎的影片
《乱世佳人》一部根据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英文同名小说《飘》改编的美国电影。1939年维克多·弗莱明导演的《乱世佳人》,在整整10年,在所有影片中,卖座率一直最高。男女主角分别由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扮演。
该片讲述的是一个漂亮、任性、果断的美国南方女子斯佳丽(费雯丽饰),爱上了另一庄园主的儿子艾希利(莱斯利·霍华德饰),但艾希利却选择了温柔善良的梅兰妮(奥利维娅·德·哈维兰饰)。斯佳丽赌气嫁给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南北战争爆发后,查尔斯上前线战死。斯佳丽和风度翩翩的商人瑞德(克拉克·盖博饰)相识,瑞德开始追求斯佳丽,但遭到她的拒绝。
南方军战败,亚特兰大一片混乱。不巧梅兰妮孕期将至,斯佳丽只好留下来照顾她。战后斯佳丽在绝望中去找瑞德借钱,偶遇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发户弗兰克。为了保住家园,她勾引弗兰克跟她结婚。弗兰克因反政府活动遭北方军击毙,斯佳丽再次成为寡妇。

1998年重映纪念海报
出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她与瑞德结婚。女儿出生后,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女儿身上,跟斯佳丽的感情因她忘不了艾希利而导致破裂。女儿的意外坠马身亡,更使他伤透了心。操劳过度的梅兰妮临终前把她的丈夫艾希利和儿子托付给斯佳丽,但要求她保守这个秘密。斯佳丽不顾一切扑向艾希利的怀中,站在一旁的瑞德无法再忍受下去,心灰意冷地转身离去。面对伤心欲绝毫无反应的艾希利,斯佳丽终于明白,她爱的艾希利其实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瑞德。
在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1939)中荣获八项大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奖10项,此记录在20年后才被打破,并在1998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100部电影排名第四。而在商业上,本片是美国史上售出票数最多者,并有许多研究指出在考虑通膨后,这是美国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
《乱世佳人》是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部旷世巨片,影片放映时间长达4小时,观者如潮。其魅力贯穿整个20世纪,因此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称。影片当年耗资400多万美元,历时三年半完成,其间数换导演,银幕上出现了60多位主要演员和9000多名配角演员。被认为“具有让一个男人追求一生的魅力”的费雯丽的表演轰动了全美国和整个大洋彼岸。“斯佳丽风暴”经久不息。当时一位著名评论家曾这样写道:“没有她,这部影片未必能如此大受欢迎。”
这部耗资巨大,场景豪华,战争场面宏大逼真的历史巨片,以它令人称道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令人百看不厌。
第一部长篇动画片
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片是《白雪公主》。《白雪公主》,也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发行于1937年,是迪士尼首部经典动画长片,也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改编自欧洲《格林童话》故事版本的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迪士尼公主)的美貌引起皇后继母的忌妒和杀意,想尽办法要除掉她,逃亡的白雪公主在森林中遇到7个小矮人的帮助,逃过了一劫又一劫,后母则自食其果死于山崖下。
在《白雪公主》的拍摄过程中,除了技术问题外,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短缺。动画片的拍摄成本非常高,由于迪士尼不惜花钱也要保证质量,所以,影片的拍摄成本直线上升,50万美元的预算很快就被突破了,接下去是第二个、第三个50万美元也被投了进去,而影片的最后完工仍然是遥遥无期。而制片厂的钱早就花光了,迪士尼就请自己的弟弟罗伊向美洲银行贷款,美洲银行的一位叫约瑟夫·罗森堡的董事是一位米老鼠迷,迪士尼所需要的巨额贷款就是通过他得到的。已经有人在背地里称罗森堡是大傻瓜了。罗森堡心里也没有底,于是他决定向好莱坞的电影界人士请教:“请告诉我,动画片《白雪公主》能成功吗?我是否有必要继续提供贷款?”回答是异口同声的:“罗森堡先生,换了我,我连一角钱也不会借给他们。想用一部动画片来取代故事片,简直就是在做梦。”

白雪公主形象
这时,美洲银行的董事会也出面干涉这件事了,他们责问罗森堡:“《白雪公主》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你有把握收回贷款并赚到钱吗?”面对迪士尼不断地要求贷款,罗森堡感到惊恐,他要求在进一步发放银行贷款前,要先看一看制片厂已经拍摄好的胶片,于是迪士尼剪辑好一盘胶片以后,为罗森堡安排了一次非公开的放映。放映结束时,非常激动的罗森堡立即同意取消对动画片《白雪公主》贷款的限制,并对华特·迪士尼说:“这部影片会使你赚大钱的。”
经典作品《白雪公主》不仅标志着迪士尼在商业上的最高峰,且在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完美的故事、布景、音响、导演、动画、配乐和色彩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进入到白雪公主的奇遇中去。
《白雪公主》的诞生标志着动画片由短片发展成为独立的大型作品,采用多层式动画摄影机则赋予画面鲜明的透视关系、景深感和构思层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和造型设计使外貌相似的七个小矮人都各不相同,从而为动画史增添了七个崭新的艺术形象。影片在1938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艺术奖”,同时获得第11届奥斯卡特别金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