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图

第四节 原生家庭图

原生家庭

当我们长大,我们该怎么去发现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萨提亚的原生家庭图给了我们一个可能性。

萨提亚模式非常强调原生家庭的作用。现在和过去不同的是,家庭图的作用是解决一个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内在的负面影响:让那些影响重新浮现出来,并帮助人们去觉察,然后重新利用从原生家庭中已经取得的资源。

家庭图在家庭重塑中非常重要,家庭重塑是萨提亚最著名的治疗工具之一。现在个人和家庭会谈也经常使用家庭图。现在的家庭图在形式上与当年差不多,但是运用过程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当来访者是成年人时,我们也通常绘制他们的原生家庭图。在原生家庭图中,可以看到家庭的结构和它曾经对来访者的影响。

我们将从两个角度来看来访者的家庭图:

事实层面,用以提供家庭的情境。

观点层面,用以探索家庭对人的冲击。

绘制原生家庭图最好的方式就是三人组的会谈。由一个人讲述自己的家庭,另一个人提问并引导,第三个人绘制。或者在两人对话或咨询中使用,扮演咨询师的一方提问并引导扮演来访者的人,然后绘制出来访者的家庭图。

在事实层次上的家庭图比较容易绘制。但是进入第二阶段观点中的过去的时候,则需要我们家庭图的主角去体验,回到感受里感受那份影响,而非停留在大脑里思考。我们不提倡不建议一个人完成,倘若必须一个人完成的时候,我们也要提醒我们的主角,回到体验里去体验,不要在大脑里旋转。

现在,就开始我们的原生家庭探索之旅吧,准备好一张至少A4大的纸和一支笔。最重要的是,准备好你自己。

第一阶段:事实层面

从你成长的原生家庭开始,先提供事实上的家庭成员的信息,包括在你18岁之前与你同住的所有家庭成员:

你的父母亲。

如果父母有离异并再婚,包括父母的其他伴侣。

你自己。

你的手足,包括亲手足、继父母所生、收养的兄弟姐妹等所有跟你一起生活过的同辈人。

中途夭折的、堕胎的其他成员。

18岁前与你同住的其他重要人士。

把这些成员都在纸上一一画出来,用圆圈代表女性成员,方形代表男性成员。爸爸妈妈在上面横向并排,孩子在下面按出生的时间顺序纵向并排。如下图示范。

如有成员已经不在了,在框内画一个“X”表示他们已经不与我们同在了。在主角,即你自己的框内画一个五角星,表示自己。

然后填写以下信息:

①在圈内填写每个人的基本信息:

姓名

出生年份

现在的年龄或去世的年龄

②在圈外旁边填写每个人的这些信息:

出生城市

宗教信仰(如有的话)

职业

教育程度

嗜好及兴趣

③父母的婚姻关系:

他们结婚的时间(在父母中间画一条线,写在线上)

如果他们分居/离婚,则加上分居/离婚的日期(写在线下)。

④如果你成长的家庭不止一个,则把几个都画出来,例如亲生家庭和抚养家庭。

⑤如果有夭折、流产或堕胎,亦加在适当的排行位置。写出你所知有关他们的任何事实,比如出生日期、名字、性别,等等。

⑥如果你不能取得真实的信息,则根据你听到过的信息,或者按照你曾经认为是真的的信息写下来。

到现在,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了,这是事实层面的你的原生家庭。在进入第二阶段之前,我想让你在这里暂停一下,请先用些时间回顾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及了解到了什么,去和咨询师或三人小组成员讨论你的发现。

在绘制完原生家庭图第一阶段图后,咨询师可以询问,去探索事实层面的家庭对案主的冲击,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问题:

关于父母结婚的问题:

我看到的是妈妈比爸爸大一岁。我比较好奇,这个妈妈比爸爸大对他们有什么冲击和影响吗?

他们结婚后没多久就有了第一个孩子。两人组的时间不多,马上就开始了三人组。这是很重要的资讯,他们相处的时间很短,马上第三个人就加入了,这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吗?

他们是怎么在一起的呢?他们是自愿的呢,还是被安排的呢?

他们是谁追的谁呢?

他们认识多久就结婚了呢?

关于孩子流产的问题:

那是人为的还是老天爷的事?如果是人为的话就会有负罪感。

妈妈对待流产会有怎样的态度?是她的意愿吗?

她会对下一次的怀孕特别小心,对胎儿特别保护。因为前一个已经失去了,这个她会更小心。或者妈妈会想:前一个都不要了,这个还要吗?她也许是不想两次堕胎才生下来。你知道为什么吗?这个对你有什么冲击和影响吗?

关于子女的问题:

在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姐姐刚2岁,她当了2年的公主,现在突然多了一个人来竞争。这时候会出现两种可能:跟妹妹竞争;不再寂寞可以分享。其中冲击是不一样的。你小时候和姐姐关系怎么样呢?

当你知道家里又有了一个孩子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你出生的时候是被欢迎的吗?

你的父母在22岁的时候就生了第一个孩子,24岁马上又生了第二个,这对家庭有什么意义或影响吗?这个年龄生孩子,在当时的情境里是平均数吗?对他们有什么冲击吗?

其他问题:

你还知道什么呢?

你还有想让我知道的吗?

第二阶段:观点层面

我们在家庭中都有自己的视角,都有自己的看法。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并不是事实上的家庭是什么样子,而是我们认为的那个家庭是怎样的,那是被内化到我们世界里的家庭。

再给自己一点点时间安静下来,去和自己连接,然后像扫描仪一样扫描一下自己的过去,让时光定格在某一刻。选一个时间,18岁以前的某年,某个你感触很深的时间,某个你觉得对你影响很大的时间。然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绘制

把自己带到那个体验里。然后:

①添加特质形容词。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对家庭的体验是什么?你怎么看待每个成员?试着从爸爸开始,为每个成员添加三个正向的形容词和三个负向的形容词。没有谁绝对好或是绝对坏,每个人都有正向的和负向的特质。

完成后,看一眼你的家庭图,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看这张图里,哪些词是相同或相近的?哪些词是相反的?你从家庭里遗传了什么?

②家庭关系线。

没有一个家庭可以在所有时间里都是积极正向连接的。当压力产生,总会有些人失连。那时候,发生了什么?每个人都是怎样应对的?

用不同的线来画出每两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当压力出现的时候:

粗而实的直线_____代表常常纠缠不清的关系。

曲折线~~~~~代表风暴的、骚动的或憎恨的关系。

细而实的直线_____代表一种普通的、接纳的、少冲突的及正向的关系。

虚线-------代表有距离的、负向的或冷淡的关系。

如果在某两人之间有不止一种明显的关系,则同时加上第二种关系线,并可以加上箭头辅助说明是谁对谁。

③应对姿态。

根据你的记忆,为每位家庭成员加上他们在压力之下的主要应对姿态。如果有另外一个明显的在压力之下的次要应对姿态,则加注于主要应对姿态之下。

注:图中信息为2014年情况

做完这些后,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家庭对你的影响,你可以再画出:

父亲的原生家庭图,从父亲的视角去看待他成长的家庭。

母亲的原生家庭图,从母亲的视角去看待她成长的家庭。

自己现在的家庭图(如果已经建立家庭)。

对原生家庭的冲击探索

在成长的基础上学习画家庭图,阅读家庭图及应用家庭图,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生家庭,发掘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并从家庭图谱中读出事实和意义、评估、假设、挖掘出未完成的事件和资源,运用个人以及家庭动力与资源改变个人消极经验的影响。

探索并不是在完成后探索,咨询师需要及时和案主核对、提问,在绘制的过程中完成探索,并在绘制完成后继续进一步探索。

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来探索原生家庭图:

①家庭关系:

父亲和母亲的关系怎么样?

你觉得你的家庭关系如何?

现在谈一下你的母亲,你和她怎样相处?

在压力状态下,你和父亲有着怎样的关系?妹妹和父亲呢?

当父亲和母亲有冲突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处理的?

②成员特质:

你爸爸是怎样一个人?这对你有什么影响?

你从母亲、父亲那里继承了哪些特质?

哪些特质是你讨厌的?

哪些特质是你讨厌却又继承了的?

哪些特质你阻止了遗传,并自行改变了?

你和兄弟姐妹有哪些相同的特质?

你最喜欢你的哪种特质?

到目前为止,你最欣赏你哪个改变?

③家庭资源:

家庭给了你哪些资源?

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哪些是你所感激的?

你遗传了家庭的什么?特质、性格、信念、癖好、言谈型式、喜好/嫌恶、天分、内在力量/脆弱

④家庭规条:

在过去,你有哪些隐藏或公开的家庭规条是被期待遵守的?

谁强调那些规条?有哪些结果/后果?

当你遵循那些规条时,你觉得怎样?

当你不遵循那些规条时,你觉得怎样?

原生家庭的规条现在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你是否将你的家庭规条传给了其他人?结果如何?

你改变或克服了哪些家庭规条?

哪些规条仍需要改变?

⑤未满足期待:

哪些是你父母没得到,又希望你继续完成的?

哪些是他们自己缺失,想从你身上找回的?

父母对你的期待是什么?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哪些是你喜欢却没有被允许的?

⑥家庭失落:

家庭中有什么让人感觉到特别失落的事情吗?

家庭里有过什么重大创伤或事件吗?

你们是怎么应对失落事件的呢?

那些事情让你们更疏离了,还是更亲密了呢?

有没有未完成的失落还在继续影响着你们?

⑦家庭秘密:

你的家庭中有哪些秘密?

你们是如何处理它们的?

你是怎样发现的?

它们如何影响你?

有没有任何关于你或你的家庭的神话?

⑧感受:

在你的原生家庭里,你是怎样表达感受的?

有什么感受是不被允许的吗?

谁可以表达以下的感受?

i.愤怒  ii.受伤  iii.恐惧  iv.失望

v.幽默  vi.兴奋  vii.悲伤  viii.焦虑

⑨成员冰山:

可以画出某个成员的冰山,例如我们18岁以前的冰山:

行为:退缩。

应对:指责/超理智/打岔/讨好。

感受:寂寞,被误解,被不公平对待,悲哀。

感受的感受:对自己的伤心很无奈。

期待:公平对待,期望能够被包含进去,被了解,被看到。

渴望:被爱,被关注。

自我:我们放一个大问号:我是谁。

⑩家庭主题:

给予每个家庭图一个主题或标题,比如“沙场战士”。

以隐喻形容每张家庭图;如果可能,以隐喻形容每一位成员。

⑪总结:

你的感觉怎么样?

你的经验是什么?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你有什么新的决定吗?

你还有什么想补充说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