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面对差异与冲突
第四节 有效面对差异与冲突
常见的4种处理差异的方式
每次你和爱人的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最终你们是怎么处理的?是彼此冷战、陷入僵局,是重翻旧账、大动干戈,还是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萨提亚认为,夫妻在面临冲突的时候有4种处理的方式:
方式1:争吵。
如果夫妻两个都是强势爱指责的人,常常会通过争吵来解决问题。对于他们,似乎谁的声音大谁就会胜利,谁的道理多谁就会胜利,谁的力量大谁就会胜利,谁的权利多谁就会胜利。总之,事情一定要分出是非对错,才能够平息他们心中的怒火。为了能赢得这场争论,他们还会引出其他方案来解决,如请家庭以外的人来评评理,翻出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来否定对方,将问题上升到人格的高度或爱的高度来说事。而最后,这件事要么是无果而终,要么是一方闷气妥协。结果是无论谁赢谁输了,家庭的和谐都受到了伤害。
方式2:妥协。
妥协有两种,一种是一方妥协,一种是双方相互让步。如果在夫妻关系中有一个人比较弱势,这个人则往往容易妥协。所谓妥协,就是放弃自己的观点,来顺从对方。妥协本身,看似是放弃自己的观点,其实是一种压抑,将产生的委屈和不愉悦的感受进行压抑,再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在另外一件事情上爆发。在冲突中,因为一件小事而大发脾气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解决完的情绪带到了现在。对于双方妥协,看起来是相互让步了,解决问题了,其实是一种“双输”。因为我的目的没达到,我为了家、为了你而做了让步、你的目的也没有达到,为了我、为了家而做了让步,彼此都会产生一些委屈和不满。
方式3:逃避。
有些人发现问题的时候害怕冲突,干脆不去解决问题,但是问题还在。有的人怀疑对方不忠,但是又不敢说,于是假装不知道,去逃避。有些妻子不喜欢一个人在家过夜,而丈夫又常常出差,妻子怕影响丈夫的事业而不说,假装很好,其实丈夫的出差未必是件不可协调的事情,只是妻子选择了逃避。有些人擅自做了某个决定没有跟对方商量,对方会压抑不高兴而不发表意见,逃避问题。很多人在夫妻关系里,其实因为害怕冲突而逃避问题,看起来他们的关系是和谐的,他们内心的隔阂却越来越大,因为不沟通不解决,压抑的情绪也越来越多。
方式4:解决问题。
一个比较好的家庭,面对冲突时常常拿出解决方案。比如对于小孩子的教育,支持上钢琴班有多少好处,支持给孩子时间自由玩耍有多少好处,他们会用强大的理性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利益最大化。即使观点不一致,他们也会搜集很多的道理和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好让他们冲突的问题有个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只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压抑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对方的心理需求。家不是一个只用理性来说话的地方,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冲突中让关系更紧密。只追求解决问题的家庭,看起来十分优秀,条件丰厚,令人羡慕,但是他们常常会忽略感受,忽略爱,切断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只剩下理性,结果就是有时候你会突然觉得面前这个人十分陌生,少了些亲密感。当然,能做到和平解决问题的家庭,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用合适的方法应对差异
差异与冲突出现了该怎么办呢?它只能给婚姻带来负面影响吗?那为什么有的家庭在冲突中走向了分裂,有的家庭却在冲突中走向了亲密呢?幸福的家庭就不冲突吗?
在差异与冲突出现的时候,他们在处理完后,通常会出现3种结果:
难过。虽然事情过去了,但是心情并没有好转。感受依然在,体验到的只是哀伤和难过。
解决。在冰山的各个层次完成解决,让这个事情真正过去,没有留下未完成的期待,没有残留的情绪,这个差异点成为了成长的转折点。
离婚。当问题解决不了,只有离开。
所有家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幸福的家庭并不是没有冲突,而是在冲突产生的时候,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案,让冲突成为了婚姻的黏合剂。夫妻双方在冲突里相互支撑,相互学习,相互滋养,然后彼此成长。
这些方法可以将冲突转化为资源:
关注相同的地方
萨提亚信念之一就是,我们因相同而相连,因相异而成长。两个人走到了一起,是因为相同的地方太多而有了很深的连接。
但只要两个人不是完全相同,就会有差异,就会有冲突。冲突只是因为看到了差异的部分,关注彼此不同的地方,而忽视了相同的地方。在某个问题上,你们可能有20分的差异,然后就盯着这20分的差异,彼此不想让步,全然忘记了还有80分相同的地方。解决方式就是看到这相同的部分,允许存在差异,求大同,存小异,允许“一国两制”。关注相同的部分,也可以把爱拿回来,因为那是最初连接的地方。
把爱拿回来,会让差异更有效解决。
“我们”是一个共同体
在步入婚姻的殿堂后,夫妻双方就成为了一个共同体,而不再是两个单独的个体。
在冲突里会出现两个主体:我和你。冲突的时候,是我和你两个个体在争执,却忘了在亲密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我们。在亲密关系里,其实是有三个系统的:我,你,我们。如果只看到前两个,在冲突的时候就总会保护一个人的利益而伤害到另外一个人的利益,但是如果把“我们”这个元素加进来后则是另一个局面:其实我们是一个共同体,伤害到你就是伤害到我的一部分,所以我不想我们的世界里有一点伤害发生。
有人在被伤害,家庭就在被减分。我们的目标,是让“我们”这个共同体加分,而不是让你减分来换取我加分。
将人和事进行区分
冲突产生的时候,最怕事情和人一起被否定。丈夫做错了一件事情或没挣到钱,妻子就会否定他的全部:你这个人真没用。妻子打碎了一个碗,也会被丈夫指责:你这个人什么都做不好。有时候我们明明在说一件事情,可是对方却感觉到整个人都被否定了。
和谐的家庭会将事情和人区分开来。我们在一起对某个事情有了不同的态度,但是我们只针对事情,没有忽略掉爱。我认为这个事情你做错了,应该这样做,但是我爱你这个人。
健康的关系里,他们能带着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
核对事实
争执是因观点的差异,而观点层次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因此争执的部分是自己赋予的意义。当我们习惯抓住不放,沟通就被阻隔了。这时候需要看到那是自己赋予的意义,找对方核实,确保你们真正了解了对方的意思,真正明白了事实。并在观点层次完成连接。
相互学习,变不同为成长
当妻子想在周末一起去看话剧,而丈夫想一起去看球赛的时候,不要急着要求对方顺从自己。其中一方可以试着去了解下对方的领域,正好身边有个专家,可以学习到更多额外的东西,丰富自己的世界;也了解了对方的世界,产生了更多共同的话题,关系自然就更亲密了。
带着爱去做的时候,就容易相互理解,避免冲突。当冲突产生的时候,可以先去看看,他为什么会跟我不一样,有什么新的视角可以把不同的部分整合到我的世界里来。
在亲密关系中也是这样,我把你的视角整合到我的世界,我就学习到了更多,视角更宽广了。
这也是我们前面在冰山观点转化里“变不同为成长”的方法。
在觉察中成长
总是脾气暴躁,总是觉得别人做得不好,总是认为人应该怎样……我们自身的性格,决定着我们在人际关系里会有怎样的表现。在亲密关系里因为不用伪装,所以会更真实一些。
在亲密关系里有了冲突,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去检视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些一定要坚持不放的观念,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也因为这些观念的坚持而产生过同样的冲突?自己有哪些性格,哪些固有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在其他事情中自己是否也采用同样的处理方式而给别人造成过困扰?
亲密关系是修炼自己的最好地方,因为在这里,你可以暴露出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自我提升。
萨提亚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冲突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冲突才是问题。如果将冲突视为夫妻关系的羁绊继而指责对方不对,就会将关系推向危险的悬崖,但是如果将冲突视为机会,则会提升自己和稳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