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对左江岩画的研究只是依靠岩画本体所表现的内容来进行,缺失古代实物证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岩画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因此,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开展左江流域考古调查与试掘,推动岩画与周边遗址的关联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左江流域进行全面的考古调查,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左江流域的文化发展脉络和岩画的产生背景。左江岩画因其独特的人物形象、丰富的绘画内容、险峻的作画环境和绵长的分布范围,具有其他岩画不可比拟的唯一性。左江流域作为左江岩画的分布区域,周边存在贝丘、岩洞葬等古代文化遗存。由于人类活动存在延续性,因此要想对左江岩画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就必须从这些存在于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遗存开始切入。这些遗址的位置、性质、规模、分布等信息可以还原出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发展脉络,从而对岩画产生的背景形成宏观的认识。
其次,通过对各个遗址的共时性、历时性研究,可以从微观上清理岩画的源流。通过对石器、蚌器、陶器的分析,我们可初步判断遗址年代、古人生产生活状况、人口规模、文化面貌,根据出土的动物遗骸,我们可获得当时的气候环境、生业模式等信息。通过这些微观信息与同时期其他区域文化的对比,可以判断左江地区古代文化是否具有本土性,进而判断这种本土性与岩画本土性是否一致。
再次,调查和试掘的结果对岩画年代、文化性质、人群族属等关键问题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年代问题是岩画系统研究的根基,是判断文化性质、绘画者族属等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以往的研究中年代是热点,成果甚多,但尚未形成共识,尤其是对其上限的判断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因为此前在岩画分布范围内几乎没有其他可供比较研究的考古遗存发现,与岩画相关的考古成果严重缺乏。此前对年代的判断主要通过14C检测、画面中的器物图像与其他地区出土文物相对照两种方式来完成,但由于缺乏出土文物印证以及与周边遗存的关联研究和岩溶地区标本检测的局限性,因此得到的结论都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认同性。所以地层中出土的与左江岩画有关联的文化遗物则是对判断年代、文化性质、绘画族群的最有利的实物证据。
最后,开展左江流域有关考古调查、试掘与研究,是寻找岩画所在地域内可证实这项文化遗产的历史与演变的重要依据,对全面阐述左江岩画的突出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左江岩画作为我国岩涂画的杰出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对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研究、阐释、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促进民族的和谐繁荣。
这两次左江流域考古调查与试掘课题的研究范围包括龙州、宁明、江州、扶绥等县、区的整个左江流域,对左江两岸进行考古踏查,重点对以左江岩画点为中心、半径为5000米的区域内的各类古文化遗址进行细致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遗址进行局部试掘,旨在了解左江流域古代遗存的分布情况、内涵以及理清岩画的源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