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到目前为止,尽管专家学者们对左江流域岩画的研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然而在一些问题上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此前对岩画分布范围内考古遗存研究较少,与岩画相关的考古成果严重缺乏,对左江岩画的研究往往只能依靠对岩画表现内容自身的阐释来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岩画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因此,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开展左江、右江流域考古遗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左江、右江流域考古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左江、右江流域的文化发展脉络和岩画的产生背景。左江岩画因其独特的人物形象、丰富的绘画内容、险峻的作画环境和绵长的分布范围,具有其他岩画不可比拟的唯一性。左江流域作为左江岩画的分布区域,周边存在贝丘、岩洞葬等古代文化遗存。由于人类活动存在延续性,因此要想对左江岩画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就必须从这些存在于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遗存开始切入。这些遗址的位置、性质、规模、分布等信息,可以还原出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发展脉络,通过对其进行考古研究可以对岩画产生的背景形成宏观的认识。右江流域与左江流域相邻,在文化面貌、古代族属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因此对其古代文化的研究也有助于岩画产生背景的研究。
其次,通过对左江、右江流域重点遗址的剖析,可以从微观上清理岩画的源流。通过对出土器物以及其他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遗址的年代、当时古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人口规模、文化面貌、气候环境、生业模式等信息。通过这些微观信息与同时期其他区域文化进行对比,可以判断左江地区古代文化是否具有本土性,进而判断这种本土性与岩画本土性是否一致。
再次,通过对左江流域和右江流域考古遗存的对比分析,可以判断两地之间古代文化的异同,分析两地之间古代文化的影响及其传播路线,有可能在岩画与考古遗存之间建立某种程度的关联,从而有可能为左江岩画产生的原因找到考古学上的证据。
最后,左江、右江流域考古遗存梳理和研究的结果,对岩画年代、文化性质、人群族属等关键问题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年代问题是岩画系统研究的根基,是判断文化性质、绘画者族属等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以往的研究中年代是热点,成果甚多,但尚未形成共识,尤其是对其上限的判断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此前在岩画分布范围内,几乎没有其他可供比较研究的考古遗存发现,与岩画相关的考古成果严重缺乏。此前对年代的判断主要通过采用14C检测、将画面中的器物图像与其他地区出土文物相对照两种方式来完成,由于缺乏出土文物印证,加上与周边遗存的关联研究和岩溶地区标本检测的局限性,因此得到的结论都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认同性。因而地层中出土的与左江岩画有关联的文化遗物,是我们判断年代问题、文化性质、绘画族群的最有利的实物证据。
本次左江、右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至汉代考古遗存研究课题的研究范围,包括左江流域的凭祥市、龙州县、宁明县、江州区、扶绥县、大新县,右江流域的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隆安县等县(市、区)以及南宁市武鸣区等地,以前调查与发掘的新石器时代至汉代考古材料,另外还包括百色西林、那坡、靖西、田林等县的部分重要材料。通过对现有材料的梳理,摸清左江、右江流域古代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以期建立岩画和其周边遗址之间的关联,为岩画的研究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资料,以实物资料增强左江岩画价值信息来源的真实度和可信度,通过考古资料证实左江岩画在艺术、历史、社会和科学方面的价值,推进左江岩画的年代、族属、产生原因等内容的研究,丰富岩画研究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