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六节 课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考古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有了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其基础的理论就是地层学与类型学。国家文物局制定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是进行考古工作必须遵守的操作规程。本次对左江、右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至汉代考古遗存研究,将完全按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对发现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根据类型学原理对所获取的文物进行研究。

运用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法对左江、右江流域出土文物进行分析。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法是近年来研究不同考古学文化关系经常运用的有效方法,它通过分析出一个考古学遗存内部所包含的不同文化因素的组成情况,来认识其文化属性,即确定它在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位置。文化因素的内涵几乎可以包括所有的考古遗存及其特征,它既可以是一些具体的遗迹和遗物,也可以是建造这些遗迹和制作这些遗物的技术,同时也涉及一些精神文化领域的内容,如文化习俗等。所以文化因素分析法的研究对象,既可以大到一个考古学文化,也可以小到一件器物。我们可以通过对左江、右江流域出土器物的对比分析,研究两地文化因素,进而寻找两者之间的文化关系和文化传播路线,将有可能为花山岩画的产生原因找到证据。

当然,除了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和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法,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和其他学者进行岩画研究的一些新方法,例如借鉴以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为首的新疆天山考古队在东天山考古文化调查与研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墓葬、遗址与岩画“三位一体”的框架式发掘与研究模式,通过岩画与周围墓葬及遗址关系的建立,对岩画的年代测定起到直接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