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流域汉代考古遗存

第三节 右江流域汉代考古遗存

右江流域汉代遗存较少,主要有西林普驮铜棺墓葬、西林普驮铜鼓墓葬、三江坡汉城遗址等。

西林普驮铜鼓墓葬出土的铜鼓

西林普驮铜棺墓葬[29]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普合村普驮屯北面约100米处。于1969年冬在修筑百色至西林的公路时发现。铜棺出土时离地表约1.5米。棺呈长槽形,长约200厘米,宽约66厘米,高约68厘米,棺板厚0.5~1.5厘米,外表鎏金。棺的两端和两侧镶嵌有鎏金与鎏银的铜面具、铜兽头、流云、鸟兽等大量饰件,棺内放置有玉玦之类的玉石装饰品。可惜这批资料已全部毁弃,无法做进一步的研究。

西林普驮铜鼓墓葬[30]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普合村普驮屯北面约120米处,距铜棺墓仅20余米。于1972年普驮粮店开辟晒场时发现。墓室是一个椭圆形的土坑,直径1.5~1.7米,距地表深约2米。墓口用圆形石板盖住,石板之下并排放砌12块大小不等的石条,石条下面是4面互相套合的铜鼓。随葬品一部分散布在铜鼓周围,一部分放置在铜鼓之内。铜鼓最内层堆放着玉管、玛瑙串饰、绿松石珠穿缀成“珠襦”包裹的尸体。随葬器物400余件,包括六博棋局、骑马俑、跽坐俑、俑、洗、铜耳杯、车马器等,为中原汉式,而鼓、羊角钮钟、山羊纹牌饰、玛瑙扣、玉管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以铜鼓作为葬具的“二次葬”,在广西还是首次发现,许多器物与广西其他地区发现不同,倒与云贵的西汉前期墓较相似。

西林普驮铜鼓墓葬出土的280号铜鼓纹饰展示图

西林普驮铜鼓墓葬出土的铜羊角钮钟

西林普驮铜鼓墓葬出土的铜俑

三江坡汉城遗址地形地貌

三江坡汉城遗址[31]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原名宋村)三江坡东面约500米处的右江南岸一处地势较高的沿江坡地上,该遗址东西长约75米,南北宽约67米。遗址北面为右江环绕,西面有一条宽约20米的沟壑,南面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也有一条宽约30米的沟壑环绕,并与右江相交,沟壑内种植水稻。城址的护城河位于城址西、北、南三面,系利用城址西面、南面山坡间地势较低的谷地开凿、拓宽而成的两条沟渠与右江相夹而成,其中西侧护城河距城约7米,南侧护城河距城约14米。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南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宁市博物馆等联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及试掘。发掘面积约175平方米,发现建筑遗迹4处,包括散水遗迹1处、建筑灰面2处、红烧土面1处。另外,在城址以西约200米处一地势较高处发掘了一座古井。出土了部分遗物,以瓦片为主,多残破,见有筒瓦、板瓦等器型,另见有磨制石锛残件1件、瓦当残件1件及网坠、铁锸、牙齿等。

三江坡汉城遗址城内堆积仅见汉代地层,出土遗物也仅见汉代绳纹瓦片、陶片等,因此估计该城址的年代为汉代时期,且延续时间比较短。

三江坡汉城遗址遗迹

三江坡汉城遗址出土的筒瓦

三江坡汉城遗址出土的瓦片(左)及陶片(右)

【注释】

[1]本课题主要统计右江干流流经的百色市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以及右江下游的南宁市隆安县、武鸣县(今武鸣区,下同),另外右江流域的西林县、田林县,红水河流域的凌云县、乐业县,左江流域的靖西县(今靖西市)、德保县、那坡县以及隆林各族自治县的部分数据也有统计。

[2]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资料,由谢光茂和黄鑫提供。

[3]王頠.广西布兵盆地河流阶地新发现的史前石器遗址[J].人类学学报,2014(3).

[4]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百色革新桥[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5]甘宁.隆安县丁当镇发现6000年前古人类遗址[N].南国早报,2008-06-23.

[6]鲤鱼坡遗址部分资料由南宁市博物馆黄强提供。

[7]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资料,由陈晓颖提供。

[8]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资料,由韦江和黄鑫提供。

[9]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资料,由韦江和黄鑫提供。

[10]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资料,由谢光茂和黄鑫提供。

[11]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隆安大龙潭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2(1).

[12]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那坡县博物馆.广西那坡县感驮岩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3(10).

[13]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武鸣县岜旺、弄山岩洞葬发掘报告[M]∥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考古文集(第二辑)——纪念广西考古七十周年专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部分图片资料由李珍提供。

[14]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武鸣县岜旺、弄山岩洞葬发掘报告[M]∥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考古文集(第二辑)——纪念广西考古七十周年专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部分图片资料由李珍提供。

[15]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武鸣县岜旺、弄山岩洞葬发掘报告[M]//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考古文集(第二辑)——纪念广西考古七十周年专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部分图片资料由李珍提供。

[16]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南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武鸣县文物管理所.广西武鸣岜马山岩洞葬清理简报[J].文物,1988(12).

[17]部分资料和图片由李珍提供。

[18]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南宁市博物馆,武鸣县文物管理所.武鸣县敢猪岩洞葬发掘简报[M]//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广西考古文集(第三辑).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19]部分资料和图片由李珍提供。

[20]武鸣县文物管理所.武鸣独山岩洞葬调查简报[J].文物,1988(12).

[21]部分资料和图片由李珍提供。

[22]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南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武鸣县文物管理所.广西武鸣马头元龙坡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1988(12).

[23]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武鸣马头安等秧山战国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1988(12).

[24]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田东发现战国墓葬[J].考古,1979(6).

[25]陈其复,黄振良.广西田东县再次出土万家坝型铜鼓[J].中国古代铜鼓研究通讯,1994(10).

[26]蓝日勇.田东大索屯战国墓[M]//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5.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7]陈其复,黄振良.田东县出土两面“万家坝型”铜鼓填补了广西铜鼓发展序列的空白[J].中国古代铜鼓研究通讯,1993(9).

[28]蒋廷瑜.广西考古通论[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9]蒋廷瑜.广西考古通论[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0]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西林县普驮铜鼓墓葬[J].文物,1978(9).

[31]南宁市博物馆资料,由黄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