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孩子,你要有面对未来的勇气

序 言 孩子,你要有面对未来的勇气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未来。

育儿教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认为是修身养性。修身,即为以身作则,做好自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从模仿开始他们人生第一步的,所以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养性,亦为养心,加强自我修养,父母的修养提高了,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育儿的关键是要关注孩子的身心教育、品行教育,引导他们正向思维,给予他们成长路上的正能量。

每一个家庭,每一双父母,在面对呱呱坠地的婴儿时,就应该做好修身养性的准备,除了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更多的是利用科学的育儿思维和方法,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维和良好习惯,给予他们面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作为一个在美国从事幼儿教育的中国妈妈,一直都穿插在中西教育的环境中。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些经历会教给他们怎么去与人相处,怎么去面对生活,怎么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怎么去选择未来的人生之路。而我们,作为父母,并不能代替孩子去经历他们的人生。我们只能用我们学习到的人生经验帮助孩子去经历、去体验,引导他们更好地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很多父母亲,觉得孩子还小,总喜欢事无巨细地替他们打理好生活上的一切。于是,当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就总是听到这些父母亲的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这小孩啥事情都要问我?”“难道孩子都是这么丢三落四的吗?”“我们家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买玩具,怎么办?”,等等。但美国的妈妈却极少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西方的教育更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而孩子的独立性往往与责任心联系在一起。

忘记从哪一天开始,我告诉豪豪:“以后你的衣服你自己管理了。”从那以后,连整理出门旅行的行李箱他都能自己妥妥地收拾好。当他发现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时,责任心和独立性就会随之而来。他在不断地犯错中体会着生活的不易,也慢慢地领悟到要为自己的决定买单。记得刚开始教他折叠衣服的时候,他总是草草地一折,堆成一堆放在他的衣柜里。有时候,衣服就会从衣柜里滑下来,他就抱成一团再塞回衣柜里。我从未批评过他,只当没有看到,继续埋头折叠好我的衣服。这样他持续了一段时间,慢慢地,我看到他开始学着我的样子认真地折叠着他的衣服,把衣服按类别分好。有时候,我也会把我从网上学习到新的空间管理方法分享给他,我们一起慢慢学习。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很多人不相信六个月的宝宝可以自己吃东西,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外国孩子,满脸脏脏的用手抓着食物香香地咀嚼着。他们很开心很专注地享受着食物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在品尝着每一种食物带来的不同味觉。如今,我们的物质条件好了,吃饭不再是解决温饱的问题,而应该转变为快乐的享受时光。追着孩子喂饭可是一个体力活,于我们于孩子都毫无益处。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原本就是体现在一些极其细小的生活琐事上。孩子自己吃饭,也许会浪费一些食物,浪费我们一些时间去打扫卫生。但是,千万别小看吃饭这件事,孩子在自己吃饭的过程中,活动了他的手指,活跃了他的大脑细胞,还能更好地品尝到不同食物带来的五官上的感觉。

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一个试探、叛逆、挑战的过程,而在某个阶段的有些行为总是让父母很烦恼、很忧心,或者困惑,或者不知所措,甚至有些父母会变得很忧虑,变得很消极。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有一个外星人站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我们是否也会好奇,会去试探,去了解呢?当发现这个外星人想控制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也会出现叛逆和挑战的行为呢?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父母亲的附属品,他们有他们完全独立的人格。所以,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不是去责怪孩子的不听话,气愤他们的难以管教,而是去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行为,倾听他们的不满,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旁引导。解决孩子问题的第一步,是思维上的转变。

我们总说,陪伴孩子时,要蹲下去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这其实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还有一层深意,是希望父母亲可以蹲下去,从孩子的视野去思考育儿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思孩子的所思,想孩子的所想。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与时俱进地陪着孩子们一同成长,做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为稳固。

全然地爱孩子,经常地引导孩子,适当地管教孩子,这才能给孩子扎实的根基和一双自由飞翔的翅膀,当孩子走出家门的那一天,他们才有勇气面对这个世界,有勇气迎接未来的挑战。

沙沙心语

2018年9月于美国硅谷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弗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