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我们在国内的时候,小侄子会和豪豪一起玩。两个孩子一起玩,不免会有一些你赢我输的局面,就比如小侄子语言能力比较强,说话早,会背唐诗、唱儿歌,还会好几种地方话。豪豪在语言方面虽说不算迟,但是属于普通的那一类。但是豪豪在行动方面却略胜一筹,每次两个人打在一起,豪豪总是被我说教。
我们在美国,邻居都是比豪豪大的孩子,豪豪很难赢,确切地说输得多,除非大孩子让他。从国内回来之后,我发现豪豪曾经有这么一段时间,变得很是输不起。我们邻居家的孩子,每次看到豪豪哭就会不忍心,就哄着他让着他。
每次看到豪豪这样的表现我就会很郁闷,但是我不喜欢参与小朋友的玩闹中,类似于这样的输赢游戏我从来都是袖手旁观。当中有几次,豪豪哭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跑得不够快,我不要比了,豪豪输是肯定的,因为比赛的人都是八岁的大男孩,就算他们跑得很慢也一定快过三岁的豪豪。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对输赢的心态问题。
当别的妈妈问起这种情况,我才意识到这也许是一个普遍男孩子的输不起的心态。首先,我们应该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输了就要哭?为什么赢了就特别高兴呢?其实这个问题,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大人,都是一样的回答。输了伤心是必然的,赢了有优越感也是正常的。
那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有这样的心态呢?
第一,批评和表扬不成正比。
我们的父母亲辈喜欢用批评的方式来教育我们,到了我们这一代又开始推崇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无论做了什么事情,批评和表扬都应该是以真实的情况给予评价,否则会引发孩子内心的自我膨胀。输不起的孩子通常就是受到的表扬太多,而且表扬是不具形式的,比如说,当孩子做好了一件事情,周围的人就会说,好棒!
所以首先要杜绝空泛的表扬,比如说,孩子歌唱得好,我们应该说你歌唱得很好,妈妈喜欢。而不是说,好棒,你真棒!要对孩子错误的事情进行正确的批评。比如说,孩子抢了别人的东西,有些孩子的父母会说,那没有关系给他玩好了。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就算听到别人孩子父母友善的话语,也应该坚持原则,告诉孩子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应该还给别人。
第二,身边的人做了坏的示范。
很多时候,特别在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是否会用最简单的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呢?毫无疑问,你的暴力和言语的攻击一定是制服了他。虽然说压制孩子可以起到短暂性解决问题,但是却会给孩子的心理以及行为造成很多也许一辈子都难以改变的印象。
孩子在模仿和学习的阶段,如果你这么做了,那么孩子也会这么做,因为你觉得这个方法能解决他的问题,那么他也认为这个方法可以解决他和别的孩子的问题。所以在我们遇到孩子问题的时候,不要以负面的言语来说孩子。比如说,孩子没有得到别人的玩具,我们切不可说,他的玩具不好玩,他不给你玩,你也不要给他玩,等等。我们应该说,那是别人的玩具,他不想分享我们也只能接受,对不对?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意愿,是不是?如果你有玩具也不想给别人玩,你愿意别人来抢吗?
第三,少了带孩子见识世界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一个孩子输不起,就是他认为他的世界里只有他最大,没有见识到世界上更多的高人。加上周围的人都宠他惯他,让他觉得他是最棒的,他就应该是第一名。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第一名,就连奥运冠军也只能是短暂的辉煌,记录总有被洗刷的一天。多带孩子经历一些事情就会减少他这种唯我独尊的感觉。
豪豪每次跑输了哭的时候,我从不主动过去劝说,因为在我看来,让他自己承受后果比我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更有用。有的时候,他会哭着跑过来,我就会说,哦,输了,没关系,下次你就跑得更快一点就好了,对不对?我们希望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而我们就是以正面积极的话语辅助孩子应对。
之前在美国时,我并没有发现豪豪有这种心态,他以前输了就输了,不会哭也不会闹。后来我发现回国后之所以会有这种心态,一来是大人太多,周围的邻居也总觉得豪豪这样厉害那样厉害的,特别对混血儿有着一种特别的关爱,这些让他洋洋得意了起来。表扬听得多就会让小心脏不小心地膨胀了起来。回到美国后,经历点事情就会有输不起的感觉。不过这种现象也仅仅维持了三四次,在我的不理不睬之后,他现在又输得起了,跑输了也还会继续比赛。
只要我们用真实的鼓励对待孩子,接纳和倾听孩子的情绪,面对输赢,孩子也会逐渐生发自然而健康的态度,多一份来自内心的勇气和力量。
输也好,赢也好,其实都是孩子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