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孩子会发光

自信的孩子会发光

关于孩子自信心的问题,家长有不同的认识。一位妈妈反映说,她的女儿被老师评价不够自信。我问她,从哪些方面得出这个结论?她举例给我说:“昨天放学去接女儿时,老师在她们教室外面挂了很多皮球,小孩子可以跳跃起来去抛球,是老师刚刚挂上去的,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玩抛球。刚从教室里走出来的女儿很高兴,也想去玩,一路跑出来,结果走近发现人太多了,就说:妈妈,没我位子了。实际上还有一个空的球没人玩,我就说:这儿有一个,去玩吧。她站了半天,说:人太多了,不玩了。我去玩别的吧。就走了。”她问这是不是反映了孩子的自信心不够?

什么是自信心呢?自信心是一种很抽象的基本素养,如果过于自信,就会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反之,自信心如果不足,就会出现意志力薄弱,容易不相信自己,很计较别人的评论等。我们总说,自信是一种从内散发出来的美,是源于一种内心的强大。

那么这位妈妈的女儿是不是没有自信心呢?我分析如下:如果说她非要挤进去玩皮球,并不能说明她有自信心,相反,没有进去玩,也不能说没有自信心。只能说她不喜欢与人争抢,性格上可能有点内向。在我看来,只有聪明的人才知道不与人争一时,同样的东西,别人在玩的时候,我先走开玩别的玩具,等那些人散了,我同样可以再去玩那个玩具,这样也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

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她去尝试。在孩子擅长或者喜欢的一件事情上,比如说画画、搭积木等。比如说,你画的画不好看,我不喜欢等,看孩子的反应以及接下去的做法。如果她坚持了自己,没有理睬我们的意见,那么她的自信心很好,她肯定了自己。一个人肯定并且坚持相信自己的人怎么能说没有自信心呢?相反,如果说她在受到你的批评之后,心情变差,或者把那张画丢掉,发脾气,甚至不愿意和任何人说话,这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因为他对自己没有自信,才会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左右。

试验之后,她女儿坚持了自己。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内向和自信心的问题。内向的人未必就是不自信的,但不自信的人多会有内向的反应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自信的人会害怕表达自己的意见,会害怕与人沟通。但是内向的人或许不喜欢与人交流,但是不代表他会否定自己的想法,她不是害怕与人沟通,也许是不屑,也许是觉得没有必要,也许是因为她喜欢倾听,等等。

如果发现孩子不够自信,怎么办?

第一,把我们的批评换成一种鼓励。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是会犯错的。如果说孩子一犯错,我们就批评他,这是消极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自尊很容易受到打压。自尊没有了,自信也就大大地减弱。所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告诉他具体的错在哪里,让他自己觉悟错误。

这里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抢玩具,我们不说,你抢玩具就是你不对。换一种说法,你抢了他的玩具,你看他现在是不是很伤心?或者说你为什么要抢玩具呢?采用询问的渐进法让他自己去思考错误。我这里绝对不是说,犯了错误不能批评,而是批评要有技巧。孩子犯了错,最重要的不是批评,而是让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什么错。

第二,生活中多肯定他,教他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

我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孩子是完美的,也没有孩子是一无是处的。每一个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就好像一张白纸,我们的教育就好像在这张白纸上画下图案。在生活中,孩子总有做得好、做得对、做得让人骄傲的事情,对不对?这个时候,我们要具体地肯定他,而不是简单地赞美他。因为只有具体的表扬才可以让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就不会模糊他对自己的了解。

很多人喜欢说,真棒!到底真棒在哪里?我更倾向于说,很好,比如说,我觉得你踢球踢得很好,继续加油。当孩子值得表扬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具体的事情表扬出来,让他知道原来我做这件事情是很好的。得到别人的肯定,他就会更有自信,也会增强他对这件事情的兴趣。

第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肯定意识。

每一个人在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喜悦感,这是一种很开心的感觉,是对自己的肯定。所以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自己体会独立做事情的快乐,享受那个过程。如果我们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做完了,那么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那又何谈对自己的肯定呢?

当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事情的时候,我们要说的是,你可以的,我相信你,而不是去帮他完成。帮的过程会让他否定自己,因为他的确没有成功,是你帮他做完的。所以当我们觉得孩子可以把事情完成时,就不要帮了,要用语言去肯定他,去教他,而不是去帮他完成。

培养自信孩子的前提是做个正面的家长,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不乱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这些看似简单,却是我们经常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