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
每一个孩子都有无可估量的天赋潜能,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去发现,去培养。
早教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显示:如果孩子的天赋潜能在7岁以后再进行开发的话,这个潜能只能发挥出来70%左右,而假如拖到12岁才开始努力,巨大的天赋潜能就已经浪费掉了一多半了。
如今每一位父母都会焦急,怎么去找到孩子的天赋,或者说是他们在疑虑到底该怎么培养孩子。在一些名人的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特殊的例子。比如米歇尔·奥巴马的服装设计师,他是一个华人,他的母亲写了一篇文章,说他从小就与别人不同,喜欢洋娃娃的这个儿子让她也曾经迷茫过、疑惑过,最后她还是决定按照孩子的意愿来培养。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这个世界上成名的是少数人。当然我们育儿的不是为了他成名成家,而是让他得到健康的成长。
或许有人会说,那要是按照天赋的培养,以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比如说,有些人的天赋是唱歌、跳舞等,这些艺术的天赋毕竟是少数者可以成功的。但是在我看来,唱歌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情操,跳舞可以增加肢体的协调性。天赋是唱歌跳舞的,以后是不是一定要培养孩子成为歌唱家、舞蹈家呢?首先我们要纠正我们的观念,要考虑到这些天赋背后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不同。有些人的天赋是记忆力好,有些人的天赋是性格具有协调性,等等。这些天赋的培养都会对孩子今后的人生有一定的帮助。比如说,唱歌唱得好的,也许未必就在长大后可以做歌星,但是他在长期的唱歌培养中,除了锻炼了他的嗓音学会了换气的技巧,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因为唱歌的这个特长而得到一些工作机会。
也许你觉得这些都只能是业余爱好,不能重点培养。当然了,孩子成长路上的学业是不能被抛弃的,这自然是孩子成长中的重点。一个人就算歌唱得再好,若缺乏自身修养,我相信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业余爱好和重点培养的共通性和区别又在哪里呢?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基础的学业教育,就算是天才也不能避免基础教育的学习。我所说的共通性就是说,天赋既可以是一种业余爱好,也可以成为重点培养的点,这既不矛盾也不冲突。主修弹钢琴的那些人必定也是学习过学业教育的,他们不会因为父母发现了他们学习钢琴的天赋而一生只学习了钢琴。更多的人是在长期的学习培养过程中,选择了主修钢琴。我想没有哪一个父母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就会说,你以后一定要成为钢琴家,你只能学钢琴,别的都不要管。
现在很多父母亲都会培养孩子几个业余爱好,但是我主张业余爱好也要选择孩子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天赋,让他在天赋的积极培养和快速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可以促进他对自己的长项进行深入地学习。对每一个人来说,道德品行教育是第一位,其次是基础知识的学业教育,再者才是特殊才艺的教育。
在豪豪1岁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他在运动上的优势,最明显的就是棒球。但是到目前为止,我都没有特别地训练他的棒球,只是把棒球和其他一些运动项目一样让他学习,除了想肯定我自己的观察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让他自己体会多样才艺后找到自己的兴趣,同时也为了给他以后天赋的培养打好基础。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豪豪会成为一名棒球运动员。我目前可以想到的就是,他具有打棒球的天赋,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培养他,帮助他坚持这个天赋。我也没有去想这个天赋的培养会给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带来怎样的利弊,但是我目前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能放弃他的天赋培养,因为孩子的黄金培养期过去了就不再回来,我不会因为他打棒球以后可能会找不到工作而放弃培养,转而让他去学什么以后可以找到饭碗的别的事情。
我觉得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孩子。我们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而不是想到孩子的未来而强迫孩子学习一些他不喜欢的东西。孩子的将来是怎么样的,我们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亲会看到有电脑的未来会发展到今天的这个状态吗?那个时候,我们连电视都觉得神奇,那个时候的电影演员能成为现在大家都羡慕的人吗?所以我们不要拿未来的发展来培养孩子。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未来你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你可以做到,现在让你的孩子快乐地成长,天赋得到肯定。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责任和义务,孩子将来如何来养活自己,也不是我们可以做主的。现在的父母应该学会对他信任,对他慢慢地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