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跟难以相处的同龄人打交道

帮助孩子跟难以相处的同龄人打交道

原本我并没有把孩子的社交放在教育的角度看待,但是现在很多妈妈们一个接一个地问我,孩子怕与人接触,心里想玩,却一定要抓着妈妈,也有人反映,孩子不爱与人打招呼,有些孩子甚至不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去解决,毕竟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不怕生,是个小小“外交官”。

我们生活在人际关系错综的社会里,学习与人相处是每个人的必备。一个孩子无论内向还是外向,都会有不感兴趣的事情或者人,出现不合群的情况,这一点成人也避免不了,所以最先,我们对孩子的社交教育是不带有任何强迫成分的。在不强迫的大前提下,如何鼓励孩子融入社交,和小朋友打成一片,减少隔膜感呢?

豪豪在最初参加一些训练班的时候,热身操他从来不做,而且还会站在那里傻傻地发呆或者一副不知干嘛的表情。后来,我想,豪豪是一个比较外向的孩子,通常他还不是很怕陌生人。虽然他对陌生人有一定的戒备心,但是他还是属于很快就会和人熟络的那类孩子。

同时我也观察到,他的这种情况是分地方、分对象、分情况的,比如说他对待体操课、篮球课、足球课的热身操的态度就不一样。原因很简单,体操课教练一直都是年轻的女孩子,热身操也是一板一眼,所以他根本提不起兴趣。篮球课,教练原本就是他的棒球助教,而且篮球的热身操开始就是让孩子自己打球跑步。所以对好动的他来说,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足球课,教练一男一女,虽然他们开始也是让孩子自己踢球,但是他们一般都是先做操然后跑动,所以豪豪也会相对无趣一点。

他的这种行为,其实和社交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关联。因为小朋友都不熟悉。老师也不熟悉。每一类上课的方式都不一样,需要时间适应。本能的对新环境的紧张和戒备心理。

分析了原因,就要找到方法来解决。对豪豪做热身操的事情,我做了三件事情,对他非常的有帮助,至少可以说,只要是我陪他上课,我只需要坐在那里,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他都会很快和老师和同学打成一片。有时候,我走开打个电话,他也不会着急,一样是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

其实引导孩子融入社交并不是那么难!

第一步,提早时间接触新环境。

无论谁,我们都应该给予自己和孩子一个相对的适应时间。环境是我们适应的第一步,一个熟悉的环境会打消孩子心中的顾虑,加快他融入社交的心理。也许有人问,如果是在自己家里呢?在自己家中,没有环境的困扰,就算有陌生的朋友到来,孩子不爱打招呼或者不理睬客人,我们家长就要做好引导。

第二步,带着孩子和每一个陌生的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甚至家长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我其实很习惯,每一次见到一个新的小朋友,会主动地伸出手和小朋友以及家长问好。比如代孩子说,你好,我是豪豪,很高兴认识你。篮球课上,我主动地带着豪豪和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小朋友都问了好,握了手。这样一来,不仅会让孩子觉得很好玩,也学会了一种礼貌,除此之外,也会把陌生的那层隔阂无形中消除。

第三步,陪着孩子和大家一起玩。

体操课上因为不准家长下场陪伴,所以豪豪两年来都不愿意做热身操。但是篮球课和足球课就没有这个规定,在开始的两节课上,我都是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豪豪排队在一起,陪着他一起跟着老师做。豪豪的情绪就变得很放松,很快就跟上了热身操的节奏。两节课后,第三节课我尝试着没有跟着,他好像也无所谓,很自然地跟着老师一起做热身操了。

无论在哪个环境里,只要身边有着陌生人,孩子的情绪都会成自然紧张的状态。但是同样地,只要我们陪着他,把自己当作是和孩子同等大小的朋友,先融入这个有陌生人的社交环境中,孩子自然是有样学样,同时也会让孩子感受到轻松,完全不会因为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而产生拘束感。

事实上,让孩子融入社交,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难做。不要去考虑太多关于孩子是不是性格内向,或者这个孩子是不是瞧不起别人,等等,孩子就是孩子,别用我们大人的思维模式去定义和冠给孩子一个名称。无论遇到孩子的什么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反省我们自身,而不是去找孩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