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要学会做自己
现在的妈妈们不再拿“乖”“听话”去约束孩子,她们所崇尚的教育理念也更独立、更自由。在这样理念之下,作为母亲,还需要做到的是,在孩子3岁之前,给孩子更多的陪伴,而在他开始有自由的意识之后,给予他充分的尊重。
有些父母不是担心孩子习惯的养成,就是担心孩子身体的健康,还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期望值太高。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路上遇到的问题,其实孩子需要的是阳光、自然、自由,以及温柔的教养。我们在育儿的路上,心灵应该充满阳光,带着欢喜,看着他们一天一天地长大,变模样儿,印刻每一分的美好。这是孩子带给我们的爱的烙印,这是我们送给孩子爱的记忆。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自己独有的气质,我们是他们的父母,又怎会嫌弃不够完美的他们呢?相反,他们是我们最爱的宝贝,无论调皮时、耍赖时、偷懒时、争执时、不专心时、让我们生气时,等等,他们都是我们心头最脆弱的小心脏。
在某个我与豪豪争执的夜晚,他伤心地对我说:“妈妈,你不爱我了。”我紧紧地揉着他,对他说:“你要知道,妈妈对你的爱没有白天与黑夜的轮班,没有时间分秒的限制。我们争执只是因为我们的观点不同,但这些争执却能证明你长大了,并不代表我对你的爱减少了一丝一毫。妈妈之所以不同意你的观点,只是因为我并不认同,这和我爱你无关。”
有一次在公园,豪豪听到了一个大人对她的孩子说:“你看看那个大哥哥,自己玩得多好,又听话,你要是像他就好了。”豪豪问我:“为什么他要像我?他可以做他自己呀。”是的,我一直告诉他,你就是你,你就是要做你自己,你为什么要做别人呢?别人再怎么优秀都是别人,别人再怎么聪明那也是别人。我们为什么要和别人比?我们为什么要做别人呢?
我们有自己的才能,有自己的智慧,有自己的善良,有自己的天赋,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这样就很好,这样就很快乐。豪豪说:“妈妈,我只想做我自己,你不要告诉比谁矮,比谁不听话,可以吗?”我说:“好呀,我也只想你做你自己。”
我们为什么要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管他人成绩好否,管他人运动好否,管他人是否令人羡慕,我们的孩子只要快乐就已经很好,他自己做得很开心,做得很快乐,那么即使他不如别人又如何?我们的孩子或许不够聪明,但他只要够努力就可以了;我们的孩子也许不够天才,但只要他知道如何让自己快乐就足够了。
所以,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养成让自己快乐健康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把握自己,才会不需要我们保姆式的照顾。只有让他做他自己,他才会找到生活的乐趣,寻到存在感,才会明白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他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都可以平衡他的内心,让那些负面的情绪转变成积极的动力。
为人父母,终究要明白一点,我们可以领着孩子走一段路,但是不能跟着他一辈子;我们可以陪伴孩子一个童年,却不能参与他的整个人生。孩子,你不用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乖孩子”,妈妈只希望你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