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一)考试要求
1.《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
2.“试题”回顾
【试题4.1.4】 受剪截面控制(1999年)
矩形截面梁hw/b=3.5,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何项条件?
(A)V≤007fcbh0 (B)V<0.3fcbh0 (C)V≤0.25fcbh0 (D)V≤0.2fcbh0
【试题4.1.5】 三根梁的承载力比较(2001年)
图4.1.7为三根受弯构件梁的跨中截面配筋图,其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等级,纵向钢筋面积、箍筋根数、直径、间距均相同。
试问:三根梁跨中截面所能承受的设计弯矩、设计剪力在各梁之间是什么关系?
图 4.1.7
下面给出四种关系式组合,其中何项组合是正确的?
(A)[VA]<[VB]=[VC] [MA]=[MB]<[MC]
(B)[VA]<[VB]=[VC] [MA]<[MB]=[MC]
(C)[VA]=[VB]=[VC] [MA]<[MB]=[MC]
(D)[VA]=[VB]=[VC] [MA]=[MC]<[MB]
【试题4.1.6】 框架梁受剪承载力(2002年)
某一般框架梁(无集中荷载)。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截面尺寸为b×h=250mm×600mm,截面有效高度h0=560mm。配双肢箍8@100。当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47 (B)325 (C)260 (D)306
【试题4.1.7】 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2002年)
某楼面的均布活荷载为6kN/m2,该楼面结构中有一根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如图4.1.8所示。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钢筋为Ⅲ级钢,箍筋为I级钢。梁截面尺寸b×h=250mm×500mm。均布荷载标准值:静载(含自重)gk=20kN/m,活载qk=25kN/m。假设梁的截面有效高度h0=430mm,梁内横向钢筋仅配有双肢箍10@150,试问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设计值VCS+VP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85kN (B)255kN (C)184kN (D)273kN
图 4.1.8
【试题4.1.8】 悬臂梁的箍筋配置(2003年)
某商场内一钢筋混凝土钢架,如图4.1.9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横梁断面尺寸为b×h=200mm×550mm,柱断面尺寸为450mm×450mm,纵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g为楼面传来的恒载标准值,q为楼面传来的活荷载标准值,梁自重不计。
假定g=q=35kN/m,箍筋间距s=120mm,取a=35mm。试问,计算所需的BC段梁根部箍筋面积(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图 4.1.9
(A)42.83 (B)49.3 (C)21.43 (D)92.5
【试题4.1.9】 次梁的受剪承载力(2007年)
某5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办公楼,安全等级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其局部平面布置图如图4.1.10所示。次梁L1截面尺寸为b×h=200mm×450mm,截面有效高度h0=415mm,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箍筋为8@200(双肢箍)。
试问,该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16 (B)140
(C)177 (D)204
图 4.1.10
【试题4.1.10】 连续梁的箍筋配置(2009年)某办公楼现浇钢筋混凝土三跨连续梁如图4.1.11a所示,其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梁上作用的恒荷载标准值(含自重)gk=25kN/m,活荷载标准值qk=20kN/m。
提示:计算梁内力时应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图 4.1.11
假设该梁AB跨靠近B支座截面的最大剪力设计值V=250kN,其截面尺寸如图4.1.11b所示,截面有效高度h0=560mm。试问,该跨梁支座截面箍筋配置选用下列何项最为合适?
(A)8@250 (B)
8@200 (C)
8@150 (D)
8@100
【试题4.1.11】 箱形梁的箍筋配置(2009年)
某承受竖向力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截面梁,截面尺寸如图4.1.12所示;作用在梁上的荷载为均布荷载;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c=11.9N/mm2,ft=1.27N/mm2),纵向钢筋采用HRB335级,箍筋采用HPB235级;as=as′=35mm。假设该箱形梁某截面处的剪力设计值V=120kN,扭矩T=0,受弯承载力计算时未考虑受压区纵向钢筋。
试问,下列何项箍筋配置最接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箍筋配置的要求。
(A)6@350 (B)
6@250
(C)8@300 (D)
8@250
图 4.1.12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和算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
6.3.1 矩形、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当hw/b≤4时
V≤0.25βcfcbh0 (6.3.1-1)
当hw/b≥6时
V≤0.2βcfcbh0 (6.3.1-2)
当4<hw/b<6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式中 V——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β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βc取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βc取0.8;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b——矩形截面的宽度,T形截面或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h0——截面的有效高度;
hw——截面的腹板高度: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
度;I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注:对T形或I形截面的简支受弯构件,当有实践经验时,式(6.3.1-1)中的系数可改用0.3。
6.3.7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当符合下式要求时,可不进行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其箍筋的构造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9.2.9条的有关规定。
V≤αcvftbh0+0.05Np0 (6.3.7)
式中 αcv——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按本规范第6.3.4条的规定采用。
6.3.4 当仅配置箍筋时,矩形、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V≤Vcs+Vp (6.3.4-1)
Vp=0.05Np0 (6.3.4-3)
式中 Vcs——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p——由预加力所提高的构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αcv——斜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对于一般受弯构件取0.7;
Asv——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即nAsv1,此处,n为在同一个截面内箍筋的肢数,Asv1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s——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
fyv——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第4.2.3条的规定采用。
9.2.9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l0/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为跨度。
但当在构件中部l0/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不宜小于6mm。
3.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的规定;当V大于0.7ftbh0+0.05Np0时,箍筋的配筋率ρsv[ρsv=Asv/(bs)]尚不应小于0.24ft/fyv。
表9.2.9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 (单位:mm)
1.承载力计算
基本资料:已知截面尺寸b、h,材料强度fc、ft、fyv,箍筋直径φ、箍筋间距s、箍筋肢数n,确定需用的计算参数hw、h0、Asv1、Asv;
计算步骤:
(1)验算构造规定
符合下列3项构造规定的转入(2);
不符合下列3项构造规定的不进行承载力计算。
①箍筋直径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9条第2款的规定。
h>800mm时,φ≥8mm;h≤800mm时,φ≥6mm。
②箍筋间距s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2.9的规定。
③箍筋的配筋率ρsv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9条第3款的规定
(2)计算受剪承载力Vcs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式(6.3.4-2),,此处,Asv=n×Asv1。
(3)按剪压比的控制条件、确定截面允许承载的最大剪力Vmax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6.3.1条规定:
当hw/b≤4时,Vmax=0.25βcfcbh0;
当hw/b≥6时,Vmax=0.2βcfcbh0;
当4<hw/b<6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4)确定承载力Vu
当Vcs≤Vmax时,取Vu=Vcs;
当Vcs>Vmax时,取Vu=Vmax。
【例4.1.3】 均布荷载作用下箍筋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
条件:一承受均布荷载的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为b×h=200mm×400mm,采用C25混凝土,箍筋采用HPB300级,已配双肢8@200,安全等级二级,环境类别一类。
要求:(1)求该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力设计值V;
(2)若梁净跨ln=4.26m,求按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梁所能承担的均布荷载设计值q。
答案:
查《混规》表4.1.4,得ft=1.27N/mm2,fc=11.9N/mm2。
查《混规》表4.2.3-1,得fyv=270N/mm2。
查《混规》表8.2.1,得C25的保护层厚度c=25mm。
设as=40mm,h0=h-as=400-40=360mm。
查《混规》附表A.1,得Asv1=50.3mm2。
(1)验算构造假定
①已知梁高400mm<800mm,箍筋直径为φ8,符合《混规》第9.2.9条第2款规定。
②箍筋间距s=200mm,符合《混规》表9.2.9的规定。
③箍筋的配筋率为
满足《混规》第9.2.9条第3款规定。
(2)计算受剪承载力Vcs
根据《混规》式(6.3.4-2)
代入已知条件可得
(3)按剪压比控制条件,确定截面允许承载的最大剪力Vmax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按《混规》第6.3.1条规定βc=1.0;hw=h0=360mm
按《混规》第6.3.1条,V≤0.25βcfcbh0可得V=0.25βcfcbh0=0.25×1×11.9×200×360=214200N≈214kN>Vcs=113kN
故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力设计值V=Vcs=113kN
(4)该梁所能承担的均布荷载设计值
2.配筋计算
基本资料:已知截面尺寸b、h、材料强度fc、ft、fyv;确定需用的计算参数hw、h0;外部荷载效应V。
计算步骤:
(1)验算剪压比。
若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6.3.1条规定时,转至(2);
若不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6.3.1条规定时,则应增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6.3.1条规定:
当hw/b≤4时,V≤0.25βcfcbh0;
当hw/b≥6时,V≤0.2βcfcbh0;
当4<hw/b<6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2)验算构造配箍条件
若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6.3.7条规定,即V≤0.7ftbh0时,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
若不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6.3.6条规定,即V>0.7ftbh0时,转至(3)。
(3)箍筋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式(6.3.4-2)
根据nAsv1/s,可先确定箍筋肢数n和箍筋直径φ,然后计算箍筋间距s;也可先确定箍筋的肢数n和间距s,然后计算出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以确定箍筋直径φ。
(4)验算构造规定
①箍筋直径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9条第2款的规定。h>800mm时取φ=8mm,h≤800mm时取φ=6mm。
②箍筋间距s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2.9的规定。
③箍筋的配筋率ρsv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9条第3款的规定。
【例4.1.4】 均布荷载作用下箍筋梁的配筋计算
条件: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搁置情况及纵筋数量如图4.1.13所示,该梁承受均布荷载设计值96kN/m(包括自重),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c=11.9N/mm2,ft=1.27N/mm2),箍筋为HRB335(fyv=300N/mm2),纵筋为HRB400(fy=360N/mm2)。
要求:配置箍筋。
答案:已知fc=11.9N/mm2,ft=1.27N/mm2,fyv=300N/mm2,fy=360N/mm2,c=20mm,取as=35mm,h0=h-as=500-35=465mm。
(1)验算剪压比
根据《混规》第6.3.1条,hw/b≤4时,截面尺寸必须满足
V=0.25βcfcbh0,βc=1.0
代入已知条件可得,。
图 4.1.13
V=0.25×1.0×11.9×200×465≈276.7kN>170.88kN
满足剪压比要求。
(2)验算构造配箍条件
根据《混规》第6.3.7条,V≤αcvftbh。
在《混规》第6.3.4条中规定受弯构件αcv=0.7,代入已知条件可得
V=αcvftbh0=0.7×1.27×200×465=82.7kN<V=170.88kN
需要进行配置箍筋计算。
(3)箍筋计算
按《混规》式(6.3.4-2),可得
代入已知条件可得
根据《混规》第9.2.9条规定,选用8(>
6)钢筋为箍筋,n=2,Asvl=50.3mm,代入上式得s=159mm,取s=150mm。根据《混规》表9.2.9,Smax=200mm,取s=150mm。
(4)验算箍筋构造要求
箍筋的直径、间距s已满足《混规》第9.2.9条的要求。
配筋率(《混规》第9.2.9条第3款)。
(三)模拟考题
【4.1.3】 连续梁的箍筋配置(2009年)
某办公楼现浇钢筋混凝土三跨连续梁如图4.1.14所示,其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
)。梁上作用的恒荷载标准值(含自重)gk=25kN/m,活荷载标准值qk=20kN/m。
提示:计算梁内力时应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图 4.1.14
假设该梁AB跨靠近B支座截面的最大剪力设计值V=250kN,其截面如图所示,截面有效高度h0=560mm。试问,该跨梁支座截面箍筋配置选用下列何项最为合适?
(A)8@250 (B)
8@200 (C)
8@150 (D)
8@100
正答:(C)
Ⅰ.详细解答
(1)由《混规》6.3.4条:
(2)求各备选答案的:(A)
8@250,0.404;(B)
8@200,0.505;(C)
8@150,0.673;(D)
8@100,1.01;取(C)
8@150。
(3)根据《混规》9.2.9条,箍筋的配箍率ρsv[ρsv=Asv/(bs)]尚不应小于0.24ft/fyv。
对于8@150:
,满足要求。
Ⅱ.简要解答
(1)
(2)(C)8@150,0.673
(3)8@150:
。
【4.1.4】 箱形梁的箍筋配置(2009,因规范改版,本题已作相应调整。)
某承受竖向力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截面梁,截面如图4.1.15所示;作用在梁上的荷载为均布荷载;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c=11.9N/mm2,ft=1.27N/mm2),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级,箍筋采用HPB300级;as=as′=35mm。假设该箱形梁某截面处的剪力设计值V=120kN,扭矩T=0,受弯承载力计算时未考虑受压区纵向钢筋。试问,下列何项箍筋配置最接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箍筋配置的要求。
(A)6@350 (B)
6@250
(C)8@300 (D)
8@250
正答:(A)
Ⅰ.详细解答
(1)由《混规》9.2.9-2条,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2)由《混规》表9.2.9,V=120kN<0.7ftbh0=0.7×1.27×200×765=136.017kN;
500<h≤800,梁中箍筋的间最大距为350;取6@350。
Ⅱ.简要解答
图 4.1.15
(1)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2)V=120kN<0.7ftbh0=0.7×1.27×200×765=136.017kN;500<h≤800,取6@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