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要求
(一)《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
(二)“试题”回顾
【试题6.4.1】 叠合构件的受力性能(1999年)
下列表述中何项为不正确:
(A)叠合构件的第一及第二阶段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与一般整浇梁相同
(B)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叠合梁的挠度将大于相同截面的整浇梁挠度
(C)叠合梁第二阶段荷载作用下的钢筋应力增量高于相应荷载情况下整浇梁的钢筋应力增量
(D)为了不使叠合梁的钢筋应力在使用阶段过高甚至达到屈服,所以在荷载短期效应组
合下的钢筋应力应有所控制
【试题6.4.2】 叠合梁的基本性能(1999年)
下列表述中何项错误?
(A)叠合梁中,预制梁的箍筋应全部伸入叠合层
(B)深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尽量布置在梁底部,以取得较大的内力臂
(C)验算叠合梁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纵向受拉钢筋应力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梁在
使用阶段受拉钢筋应力过大
(D)叠合梁中,预制梁和叠合层混凝土等级可以不一致
【试题6.4.3】~【试题6.4.5】 (2001年)
有一预制叠合梁,按简支梁计算(施工时不加支撑),叠合前梁截面尺寸为200mm×400mm,叠合后梁截面尺寸为200mm×550mm,梁计算跨度为6m。叠合前楼板传给该梁静荷载为4kN/m(不包括梁自重),施工时该梁承受的施工活荷载为4kN/m。叠合后因楼板的抹面、粉刷、吊顶等传给该梁的静荷载为3kN/m,该梁承受的使用活荷载为3kN/m。上述给定荷载均为标准值,静荷载的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的分项系数为1.4。
【试题6.4.3】 施工阶段该梁的跨中弯矩(2001年)
试问施工阶段该梁的跨中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接近?
(A)M1=61.65 (B)M1=57.6 (C)M1=45.0 (D)M1=71.55
【试题6.4.4】 使用阶段该梁的跨中弯矩(2001年)
试问使用阶段该梁的跨中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相近?
(A)M=96.75 (B)M=59.40 (C)M=77.40 (D)M=71.55
【试题6.4.5】 跨中计算配筋量(2001年)
该梁预制构件部分和叠合部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假定施工阶段跨中弯矩M1=55kN·m(设计值),使用阶段跨中弯矩M2=65kN·m(设计值),试问该梁最终的跨中计算配筋量(mm2)与下列何项数值相近?
提示:1.计算该梁跨中纵向配筋时。可近似按下列矩形截面公式计算:;
假定两个阶段的γs相同,即取γs=0.9。
2.梁跨中受力纵向筋为Ⅱ级钢,受力筋中心至梁底边距离as=35mm。
(A)As=452.38 (B)As=382.70 (C)As=540.01 (D)As=638.29
【试题6.4.6】~【试题6.4.9】 (2002年)
有一施工时不加支撑的预制叠合梁。梁计算跨度为6m。按简支梁计算。叠合前梁截面尺寸为200mm×400mm。叠合后梁截面尺寸为200mm×550mm。在计算的第一阶段。该梁承受的静荷载为8kN/m(不包括梁自重)。施工活荷载为6kN/m;第二阶段,因楼板的面层、吊顶等传给该梁的静荷载为8.2kN/m。该梁承受的使用活荷载为12kN/m。上述给定的荷载均为标准值,静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叠合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筋混凝土容重均取25kN/m3。
【试题6.4.6】 施工阶段该梁端剪力(2002年)
试问该梁施工阶段时的梁端剪力(设计值,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A)35.1 (B)63.9 (C)54 (D)44.6
【试题6.4.7】 叠合梁的箍筋间距(2002年)
假定叠合梁的截面尺寸满足规范要求,箍筋采用双肢箍28。并已知h0=510mm。叠合构件的剪力设计值V=118.62kN。试指出叠合梁的箍筋间距(mm)应采用下列何项数值?
(A)300 (B)250 (C)350 (D)200
【试题6.4.8】 叠合梁的相对压区高度(2002年)
已知叠合梁的正弯矩设计值M=M1G+M2G+M2Q=102.3kN·m,h0=510mm。不考虑叠合梁受压钢筋作用,试指出该梁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ξ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221 (B)0.544 (C)0.199 (D)0.128
【试题6.4.9】 叠合梁的受剪承载力(2002年)
假定叠合梁满足构造要求,其中箍筋间距及箍筋配筋率均亦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并已知h0=510mm。配有双肢箍8@200,试指出叠合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229.57 (B)145.3 (C)206.5 (D)168.4
【试题6.4.10】~【试题6.4.12】 (2008年)
某办公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施工阶段不加支撑,其计算简图和截面尺寸如图6.4.1所示。已知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叠合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第一阶段预制梁承担的静荷载标准值q1GK=15kN/m,活荷载标准值q1QK=18kN/m;第二阶段叠合梁承担由面层、吊顶等产生的新增静荷载标准值q2GK=12kN/m,活荷载标准值q2QK=20kN/m。as=as′=40mm。
图 6.4.1
a)计算简图 b)剖面图
【试题6.4.10】 叠合梁的跨中弯矩(2008年)
试问,该叠合梁跨中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08 (B)290 (C)312 (D)411
【试题6.4.11】 叠合梁的支座剪力(2008年)
当箍筋配置为8@150(双肢箍)时,试问,该叠合梁支座截面剪力设计值与叠合面受剪承载力的比值,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41 (B)0.48 (C)0.57 (D)0.80
【试题6.4.12】 叠合梁的应力增量(2008年)
当叠合梁纵向受拉钢筋配置422时(As=1520mm2),试问,当不考虑受压钢筋作用时,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其纵向受拉钢筋在第二阶段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的弯矩值M2k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增量σs2k(N/m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预制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1u=201.4kN·m
(A)88 (B)123 (C)151 (D)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