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与扶阳法

(七)厥阴病与扶阳法

厥阴病与少阳病病位相同,是以全身筋膜网络(细胞间基质-纤维系统)功能低下为主的病变。细胞间基质-纤维系统主要负责细胞和循环系统之间的物质及信号传导。细胞间基质-纤维系统功能低下,则处于里部的细胞代谢产物不能有效地排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而排出体外,故厥阴病往往存在细胞间基质-纤维系统功能的低下,且伴有代谢产物堆积所形成的刺激。这也是乌梅丸方中既有大量振奋机能的温热性药物,又有黄连、黄柏等清理代谢产物和炎症物质的药物的原因。若厥阴病仅表现为功能低下而代谢产物堆积不明显,也可暂时不用黄连、黄柏等药物而纯以温阳为主,待厥阴功能改善,左关脉逐步有力充实后再逐渐加入清热药,此时病情多转为少阳,可合用柴胡剂化裁。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三阴病和三阳病一样,每一经其代表方剂虽有侧重,但并不能截然分开。如太阴病,理论上脉搏是以缓为主,若沉细,则多为少阴病。太阴病治疗的主方是理中汤,但细胞机能低下的同时往往伴有循环机能的低下,故临床中使用更多的是附子理中汤。此外,附子作为扶阳第一要药,虽然以提高循环系统功能治疗少阴病为主,但同时也可以提振细胞和筋膜的机能,故三阴病往往均有附子。这也导致了经方扶阳派处方表象上的一大特征,就是附子运用机会多而且使用剂量较大。

三阳病也一样,往往要兼顾太阴,无论是麻黄汤里的甘草,桂枝汤里的草枣姜,还是小柴胡汤里的人参,都强调了从太阴调动能量为本,治疗本经病为标的原则。

甚至太阳病的主方如桂枝汤中的桂枝,本身也具有很好的温中开胃的作用(古人言桂枝者,均为肉桂)。阳明病中存在着津液不足的潜在危险,故白虎汤中的粳米、甘草,白虎加人参汤中的人参,大承气汤中强调的急下存阴,均蕴含着对太阴深深的保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