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阳复之象

(三)如何识别阳复之象

阳复之象的识别尤为重要,识别的要点如下。

1.阴凝乍解:病人有明显的阴寒之舌、脉、证现象。在此基础上,对证使用了经方扶阳法,病人总体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逐渐出现各种阳复之象,出现阳复之象的同时,即使伴有短暂的原症状加重,也往往是阳复之象。

2.里邪出表:经方扶阳法治疗的理念,大多数情况下遵循从阴转阳,从里透表的原则。如厥阴病,运用扶阳法恢复细胞间基质-纤维系统的功能,随着阳气的恢复,病情可向少阳病转变,左关脉从沉细弱逐步转变为弦滑有力,并出现一定的热象。此时,表示病情有里邪出表的机转,可借势运用少阳柴胡等法以达到透邪外出的目的。透邪外出后,由于病理产物得到清除,热象减轻,则原来的厥阴虚寒之象可能再次出现,则仍按厥阴法治之。如此往复,抽丝剥茧,最终沉疴可愈。这仅是举例,事实上这是治疗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大原则,临床实践中运用此原则的机会数不胜数,绝非一言可尽。

3.阳复太过:阳复太过见于《伤寒论》“厥阴篇”,是指治疗虚寒证时,病人阳气来复,正邪交争而变为实热证,或由于治疗中扶阳力量过强,而转为实热证,或原来阳虚证和里实证并存,但阳虚明显时里实证未成为主要矛盾,阳气恢复时,本来居于次要矛盾的里实证开始变为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