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收散增效法

(七)收散增效法

收散二法,是经方体系中的普遍规律,任何经方、经方中的任何药物,其作用趋势,均有偏收、偏散的不同。从治法而言,汗法、温法是典型的散法,清肃、滋填、镇摄、潜敛则是典型的收法。一方之中,也多有收散相反相成者,如桂枝汤,桂枝属散,芍药属收。乌梅丸中,乌梅属收,桂枝、附子、川椒、干姜等均属于散。四逆汤中,姜附为散,甘草具有伏火的作用,其性为收。散法可以振奋机能、宣散邪气,收法则可潜敛阳气,解痉柔筋。

在经方扶阳法的临床应用中,运用收散相辅相成的原理增效更是常用的思维。比如,津液亏虚,筋脉拘挛兼有表证时,若再用汗法往往不效,此时,改用芍药甘草附子汤、黄芩汤等方敛津液于脉中,却可意外收到汗出而解之效。痰浊壅肺,或中焦湿浊难化,屡用温药和之不效者,重用熟地敛气归肾,往往可起到水随气下,痰浊自化的效果。厥阴虚寒,关脉沉弱者,屡用吴茱萸、川椒、附子之类温阳,阳复而火升,再用乌梅、黄柏之类清敛之药,则阳气可伏而归根,则温补之效更为绵长。总之,散而收之,收而散之,善用收散二法,其效之妙往往不可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