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简介
《甘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这本书是由.李富强主编创作的,《甘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共有132章节
1
《甘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编委会
顾 问:申君明 令建民 吴 健 马 骥 策 划:张庆元 王金生 牛武军 马清平 编委会主任:牛 勃 编委会副主任:王根祥...
2
目录
目 录 《甘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编委会 概述 Introduction 民间美术 脊兽 木雕 泥塑 剪纸 荷包 宫灯 砖雕 刺绣 石雕 民间音乐 道情 ...
3
概述 Introduction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
4
民间美术
...
5
脊兽
脊兽亦称兽脊,是古代建筑屋脊上安放的陶质瑞兽。它既是权力的象征,又是驱邪祈祥的镇宅之物。 甘谷脊兽源起并传承发展于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及周边几个村庄。据清《伏羌县...
6
木雕
甘谷木雕历史悠久,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大像山现仍保留有唐宋时期的木雕作品。20世纪80年代,甘谷民间木雕艺人大胆吸收北方民间建筑木雕、江苏彩绘木雕、南京仿古木雕...
7
泥塑
甘谷泥塑是适应宗教崇拜而兴起的民间美术制品,泥塑神像大多为庙宇道观供奉。由于甘谷地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佛教由此东渐,故早期作品大多带有异域风格,佛法东渐引起的...
8
剪纸
甘谷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整体风格具有淳朴敦厚、艳丽喜庆的特点。所表现的题材非常广泛,人物、花卉、动物、风景、神话故事、民间生活片段,等等,都通过...
9
荷包
香包,古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或其他布料上绣制出各种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绣囊...
10
宫灯
宫灯,本来属于宫廷文化,因最早在宫闱使用而得名,传入民间后又成为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宫灯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独具特色的形式、古朴典雅的韵味,成为一道绚丽多彩的风...
11
砖雕
砖雕是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甘谷砖雕源于汉代(出土的汉代墓室中就有砖雕作品),成熟于明清。它既是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雕刻,又吸收了绘画、木雕的...
12
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甘谷刺绣大多以黑、红、蓝三色锦缎作底,用对比强烈的彩线绣制,细腻优美的线条和吉祥喜庆的图案夸张变形,寓意深远;在工艺...
13
石雕
新兴镇渭水峪村是远近有名的石雕村,村里至今不乏能工巧匠。 甘谷石雕艺术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在西坪红凡沟青莲寺出土的佛教石造像和造像塔都可证明甘谷石雕艺术的年代久...
14
民间音乐
...
15
道情
道情属于汉族曲艺的一个类型,原为道士演唱的道教故事,为诗赞体的音韵。甘谷道情历史渊源已不可考,但从十六国时期西秦王朝形成的西秦腔和甘谷道情中七声燕乐音阶的特征来...
16
小曲
甘谷小曲源自眉户音乐,从清代开始广泛流传于甘谷境内。甘谷小曲因地域而分为东西川区和南北山两种风格,城乡均有眉户班子,其中渭河北岸的甲、七甲、土桥等村的小曲班子较...
17
唢呐
唢呐,又称吹响、吹打,原流传于阿拉伯一带,金元时传入中原,是盛行于北方吹歌中的主要乐器。唢呐长期盛行于甘谷,与宋代以来甘谷作为朝廷在西部最重要的边防守地不无关系...
18
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宗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即法事音乐、道场音乐。 甘谷道教...
19
山歌
甘谷山歌是当地农民在劳作或休息时所唱的一种歌曲,起源已不可考。主要流行于甘谷山区,农民在劳作或休息的时候,在田间地头、旷野山坡,引吭高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生活...
20
儿歌
有记载的甘谷儿歌最早出现在《后汉书·五行志》中,西汉末年有一儿歌:“出吴门,望缇群(今城西缇群山),见一蹇人(指隗嚣,相传其一脚跛足),言欲上天,今天可上,地上...
21
夯歌
夯歌属于劳动号子的范畴,源于古人的生产劳动活动。《左传》载:“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1949年后,开展大规模生产建设热潮,在农田水利建设中...
22
永安陶制乐器
甘谷陶制器乐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是根据甘谷的砖瓦烧制历史,最迟也应追溯到宋代,明、清、民国时最为兴盛,后日渐衰落,近年来几乎绝迹。 陶制乐器为民间窑工烧制大型陶器...
23
姜维招魂曲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六峰镇姜家庄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其父姜冏战死疆...
24
民间戏曲
...
25
皮影戏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灯光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
26
民间舞蹈
...
27
羊皮鼓
羊皮鼓又叫扇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因边打边旋边舞蹈,所以又称旋鼓;因形状如扇,又称扇鼓,是一种极古老的乐鼓。羊皮鼓主要用于迎神赛会、祭祀神灵,是与神灵沟通的重要工...
28
社火秧歌
甘谷社火秧歌起源已不可考,但从清末民国初年就极为活跃,内容丰富,品种多达三十多种,按地域可分城区、西川和北山三大类。 每年春节期间,各乡各村都会成立各自的社火秧...
29
高台
高台,又称高杆戏,源于宋代军队庆祝胜利时将人抛于空中的娱乐活动,后传入民间。甘谷高台由山西、河南等外地客商引入,最初落户于安远、磐安等乡镇,距今有200多年的历...
30
高跷
高跷俗称高脚子,起源于宋代,是军民庆祝胜利举行欢庆活动时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 高跷人物以《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滑稽戏中故事主角为原型,饰以传统古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