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扎制作技艺

纸扎制作技艺

纸扎艺术源于丧葬习俗,它是将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纸扎在民间又称糊纸、扎纸、扎纸马、扎罩子等,是为满足民众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种形式。

甘谷的纸扎技艺用于丧葬纸扎祭品,包括了纸人、童男、童女、纸马、家禽、纸屋、纸箱一类,随着社会的进步出现了聚宝盆、摇钱树、纸冰箱、纸彩电、纸轿车等,一般用于出殡行列中,到入葬时在坟前焚化,给死者带到“阴间”享用。丧葬中为死者陪送物品的礼俗由来久远,其渊源可追溯到原始人类对人死之后灵魂不死的“万物有灵”观念,原始人类认为,人死之后,其灵魂转移到另一生存空间生存,也需要拥有物质生活享受。

甘谷民间葬俗中纸扎品专门有扎制的艺人,人们大都称他们是“扎纸草的”或“扎纸马的”。扎制的方法主要是:先用高粱秸、麻秆等捆扎成所要扎东西的骨架,然后用白纸糊出事物形象的外形,最后再用剪纸手法将扎制的东西装饰得与实物相似。这种民间纸扎事实上是民间剪纸艺术的延伸和立体化应用。

在一代代能工巧匠的变革中,甘谷纸扎制品逐渐突破了原有模式,借鉴吸取了现代生活元素,紧随时代步伐,题材广泛,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在丧葬用品中,从俑、明器到纸人纸马,再到纸彩电、纸冰箱、纸轿车、纸电脑、纸手机的衍变,表明了这种民间技艺的不断传承和发展。甘谷纸扎工艺的传承是遗存于民间社会生活的“活化石”。

2008年,甘谷纸扎制作技艺被天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水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