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
2025年09月26日
道情
道情属于汉族曲艺的一个类型,原为道士演唱的道教故事,为诗赞体的音韵。甘谷道情历史渊源已不可考,但从十六国时期西秦王朝形成的西秦腔和甘谷道情中七声燕乐音阶的特征来看,它的历史最迟也应追在十六国时期的西秦王朝。后经历代艺人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今天和秦腔音阶有一定联系的、基本上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演唱形式。
甘谷道情以其丰富的曲调和独特的风格流行于甘谷城乡,内容多与宗教有关。其音乐语言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长于抒情。以一人演唱为主,演唱者手执简板,怀抱渔鼓,盘腿而坐,右手从下端鼓面用小拇指、无名指、中指敲击,一般在每句落音时敲击,简板合拍,说唱者之间伴有渔鼓声,敲击的轻重与节拍的强弱相一致;也有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曲调以民族五声音阶徵调式为多,也有宫、商、羽及燕乐音阶的曲调,节奏以一板一眼为主,杂有一板二眼小节,很少即兴加花。
甘谷道情的曲调很多,常见的有《道情》《五更盘》《五更歌》《杭州卖药》《十朵莲花》《参禅》《皇姑》《捎书》《八仙诗儿》《耍孩儿》《兰衫》《赶船》《请节》等。
每年四月八浴佛节或节庆、农闲季节,道情艺人都会在宗教场所、农家院落、田间垄畔表演传统道情。
2014年,甘谷县文化馆整理并编印了《甘谷道情》一书。
2008年,甘谷道情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