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习俗
民间二月二习俗的起源有一个优美的传奇故事,武则天登基称帝,自封为大周武皇帝,玉皇大帝听到顿时大怒,命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之内不准降雨,以惩戒人间,结果连年大旱,民不聊生。天界小白龙看到百姓之苦,不顾玉帝禁令,毅然普降甘霖,解救了百姓。玉帝大怒之下,将小白龙打下凡尘压在一座山下,并立石碑刻圣旨,“小白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辛苦。若想重登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人们看到小白龙因为民造福而受磨难,便设法解救。后来有人想出了个妙主意,炒爆豆子,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在二月二家家炒爆豆子。当太白金星看到人间遍地金豆开花,便抬手收了拂尘,随着拂尘升空,小白龙也长啸一声腾空跃上天河,原来那山是太白金星拂尘所化。从此二月二吃豆便流传下来了。
农历二月二,是所谓“龙头节”,又称“看龙节”,有民谚“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前后是惊蛰,各种冬眠的动物这时开始复苏,而龙一旦醒来,抬头升天,即可行云布雨,履行自己的责任。龙抬头还与天文现象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家把天空中的星辰分为二十八宿。其中东方苍龙即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形状如龙形,角宿恰似龙角,二月时,在黄昏时东方苍龙只可见角,所以称“龙抬头”。
二月二祭祀“龙抬头”反映了我们这个以农为本的民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态。二月二对龙祭祀的方式多种多样,还有打灰簸箕的习俗。
打灰簸箕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把草木灰置于簸箕中,以门外撒布地上成一条线,一直撒到厨房的水缸边,再绕水缸一圈,意在祈求龙降充分的雨水,不要干旱。
在物质生活匮乏的时代,各地农村老百姓在二月二这天,炒一些如玉米、小麦等五谷来食用。有小孩的家庭,则会提前泡发好蚕豆,在二月二一大早将泡软的蚕豆炒熟后用线串成一串,挂在小孩的脖子上。许多小孩会将串好的蚕豆串戴出来比一比谁的蚕豆串得长,谁的蚕豆串得好,不等天黑,大多数小孩会将一长串蚕豆一扫而光。随着人们生活状况的好转,这一习俗现已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多样的炒货、坚果。